10月26至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校长助理董子钢应邀参加以“创新引领发展,协同融合共赢”为主题的第二届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会后,两位专家应邀在生物报告厅为生命科学学院学术骨干和学生代表160余名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党委书记丁笑生主持。
王红阳以“肿瘤靶向治疗的挑战与应对”为主题,介绍了肿瘤防治的国内外现状以及我国肿瘤疾病面临的严峻挑战。报告从肝癌的诊断标志物筛选开始,提出要解决中国的癌症治疗问题,必须要重视癌症的早期筛查及预防。王红阳还就癌症的免疫及靶向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等向师生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提出精准医学研究的“最后一公里”只能也必须在医院里解决。最后,王红阳分享了自己对于癌症的年轻化、糖尿病、肥胖等现状与癌症的发生风险等方面提出的思考。
董子钢的报告题目为“肿瘤的精准治疗”,他从Nature Reviews Cancer上的综述文章开题,以胃癌、肝癌、肺癌、宫颈癌等肿瘤的发病机理与防治措施为切入点,强调了“预防为主”的癌症防治的新观点。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董子钢向在座的师生们阐述了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过程,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姜黄素、冬凌草、DMFO等药物的开发历程,展示了6-Gingerol、Oridonin、APIO-EE-O9等在体外能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报告结束后,王红阳、董子钢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耐心细致地解答了现场师生的问题,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最后,王红阳、董子钢向师大的年轻学子发出了热情洋溢的邀请,希望年轻学子未来积极投身于肿瘤的防治研究中。
专家简介:
王红阳,女,肿瘤学、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的炎-癌转化、信号网络调控和肝癌诊断试剂研发等有重要建树。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近五年申报发明专利30项,已获授权14项(国际专利2项),主持研发的Glypican-3肝癌诊断试剂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复临床应用,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产权获批的肝癌诊断试剂盒。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十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等9项。
董子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校长助理、终身教授。毕业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公共卫生学院。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并于1995年起任教于明尼苏达大学荷美尔研究院。董子钢教授目前是NIH癌症病因学研究的成员,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组成员以及许多政府机构和基金会委员,担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多项研究的基金评审专家。在《Nature》《Science Signaling》《Nature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Biology》《Nature Reviews Cancer》等知名期刊发表超过435篇论文。被Science, Nature等高水平期刊邀请为编辑,审稿人等,担任Cancer Res, Carcinogenesis, Carcinogenesis and Cancer Prevention Res等多个科技期刊的主编或副主编。
(生命科学学院 王海磊 杨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