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国青在物理南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打造重离子科技之路”的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聆听了本次报告。
报告介绍了重离子加速器开展基础研究,突出重离子加速器研究领域宽、交叉范围广的特点;接着介绍了重离子技术应用的现状如新原子核素合成、短寿命原子核质量和寿命测量、航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并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医学癌症治疗方面的突出进展。肖国青向大家展示了我国“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的建设进展,超材料的发展趋势以及重离子在生物植物材料方面的应用展望。
肖国青的报告图文并茂、讲解详实、深入浅出,赢得了与会师生热烈的掌声。报告会后,他对在场师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专家简介:
肖国青,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核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1年至1996年获德国DAAD奖学金支持,在德国哈恩迈特纳核研究所访问并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德国哈恩迈特纳核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1997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完成了“九五”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子项目“重离子束流诊断系统”,“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HIAF)项目负责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项目和弘光工程项目负责人。
(物理学院 张浩兴 赵文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