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晚,西华师范大学伏俊琏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写本学与中国早期文献的研究”的线上讲座,学院专业教师及学生代表在崇文楼二楼会议室参与学习。讲座由学院周相录教授主持。
伏俊琏围绕“重新认识早期文献的形态和流传”和“早期文献的一点想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他简要介绍写本学的建立和写本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将写本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重点区分西方写本学与中国写本学。伏俊琏从写本学的角度分析早期文献,将早期文献分为祭祀类文献、典藏类文献、流通类文献三类。他针对不同形态的文献,结合历史背景,多角度讲解三类文献的产生与含义。伏俊琏重点阐释研究早期文献的想法,通过分析《史记》《老子》等经典文献著作,指出研究早期文献的三个特点:写本整体性特点、文本的随意性特点、内容的承续性特点。他强调研究文献不能按现代的观念,要依照文献的形成和发展来进行推究,学会站在古人视角,恢复文献的本来面目。在互动环节中,伏俊琏耐心解答了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
周相录对伏俊琏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谢,并对伏俊琏的写本学讲解做了简要概述。他表示,写本是动态的,写本学对现代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并被应用到现代文学中。伏俊琏教授的讲座为师生研究早期文献提供了新方法、新内容,促进学院的文学研究道路更进一步发展。
专家简介:
伏俊琏,现为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写本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1l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古代文学特色文献研究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先秦文献与文学考论》《敦煌赋校注》《俗赋研究》《敦煌文学总论》《敦煌文学写本研究》等学术著作,主编学术集刊《写本学研究》《古代文学特色文献研究》等。
(文学院 王 菲 张 妍/文 蒋欣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