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上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孙煕国教授应邀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对象与理论体系”专题报告,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牧野论坛的第59场报告。学院院长蒋占峰、副院长余保刚、思政课教师代表以及学院硕博研究生参加会议。活动由蒋占峰主持。
会上,孙煕国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难题、学科对象、理论体系以及今天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他指出,明确学科对象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研究的关键,对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这三个学科对象的理解本质上是实现“三个解放”,做“三个主人”的重要保证。他讲到,把握理论体系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研究的重点,科学的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概念。孙熙国提到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都是以实践为出发点,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实现自由自觉的实践,实现“劳动向自主活动的转化”。他提出学院师生要增强看家本领,学好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而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蓬勃发展。
会后,蒋占峰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讲座给全体师生提供了一场思想盛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有效拓宽了师生学术视野,激发了广大师生钻研学术的热情,期望在座的所有老师以及研究生同学能刻苦钻研,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更多的获得感。
专家简介:
孙熙国,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与国际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分会主席,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兼任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高教学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会会长。
在《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著有《先秦哲学的意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沿问题研究》(第一作者)等,主编高校哲学专业统一使用重点教材《中国哲学史》,主编全国高中生统用教科书《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获首届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马藏早期文献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对象与理论体系”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
(马克思主义学院 姚广利 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