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故事

匠心筑梦育桃李 三尺讲台三代情

发布时间:2024-09-24浏览次数:20

“教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要矢志不渝地将知识代代相传,毕竟未来是属于年轻一代的。”头发蓬松卷曲、笑起来暖暖的、走起路来缓缓的渠桂荣,虽然与共和国同龄,但她却焕发着超越岁月的精气神。这位老教师的言辞,被谢明胜侧耳倾听,而谢明胜的教诲,又让他的学生连赛雅铭记于心中。知识的链环,如此薪火相传,照亮前行之路。

兰心蕙性 才望兼隆

回忆起渠桂荣与师大所结下的缘分,要追溯到求学时期。1973年,渠桂荣以优异成绩被推荐至师大学习,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毕业后的她毅然选择留校任教。“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而教师也总能和幸福相挂钩。”从教近五十年来,渠桂荣始终奋战在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潜心育人、无私奉献,培养并见证了一代代学子成长成才,走向人生更广阔的舞台。

课堂上生动鲜活、气氛活跃;授课时声情并茂、激情四溢,在渠桂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总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备课是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应具备广而深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渠桂荣同样将备学生、备时事政策和备现代化教学技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弘扬“教育家精神”。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是渠桂荣常常说的话,也是她多年来一直身体力行的追求。从零基础学习英语到自学掌握多种现代化教学技术,甚至利用零碎的空闲时间考取驾照,渠桂荣在自我提升发展的道路上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她坚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其学无止境的精神成为众多教师学习的榜样。

醉心科研、照顾老人、资助学生、调解家庭关系……在同事们眼中,渠桂荣总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而她也将立德树人时刻贯彻在工作与生活之中。“课堂上我经常讲述一些对国家化学事业有卓越贡献的教授的故事,鼓励同学们爱科学、爱祖国、爱母校、爱专业。”

三尺讲台勤耕耘,桃李芬芳满园春。从“渠大姐”到“渠妈妈”再到“渠奶奶”,变化的是学生们对渠桂荣的爱称,而不变的则是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师这个职业,我从未感到乏味,如果学校需要,身体允许,我愿意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渠桂荣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教书育人上,以师者的身份倾囊相授,指引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向。



师恩情深 薪火绵延

“渠老师向来提前半小时抵达课堂,讲课时身躯总会向讲台前倾45度角,大拇指还随着情感的涌动而自然竖起。”渠贵荣的学生,求真书院副院长谢明胜说道。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对渠桂荣而言更是信手拈来,“这道题就好似草与庄稼的割取,过高则失于收获,过低则杂草丛生。”谢明胜谈道,“渠老师那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也成为我后来授课的宝贵财富。”

为了帮助谢明胜快速成长,渠桂荣对他的教诲不遗余力,毫无保留。他初来学校工作时,无论是经费、人员还是场地,渠桂荣都尽力相助,使谢明胜得以迅速融入教师团队。到2021年他备战第六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仅一通电话,渠桂荣便从家中匆匆赶来,“渠老师手把手地指导了我们四个多小时,从演讲构思到提炼要点都倾囊相授。”

渠桂荣的教学风范,潜移默化间塑造了谢明胜独有的教学风格,他深知教材需“啃”透方得其髓,学生之心需“摸”细方解其意。谢明胜在课堂上时而让学生跃然起身、蹦跳等以激发学习热情,时而让学生放声朗读教材以熟悉知识。不仅如此,他还将论文发表的相关软件融入课堂演示,引领学生亲身体验操作流程,深化理解与掌握。

“科研与教学要两条腿走路,二者不可偏废”谢明胜耳畔常萦绕着渠桂荣的这句箴言。在谢明胜眼中,教材精髓源自科研的深邃,唯有沉潜文献之海,耐得住寂寞与枯燥,才能把握时代脉动,继而反哺教育田野。科研征途虽布满荆棘,非朝夕可至,但渠桂荣总是以满满正能量激励谢明胜前行。而谢明胜也不负所望,在新型亲核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等领域,谢明胜及其团队斩获了辉煌的科研硕果。

师道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接力。谢明胜接过渠桂荣《有机化学》《有机波谱分析》两门课程的薪火,不断追求卓越。“我们同渠老师一样深爱着师大,心系着学生。”谢明胜始终以渠桂荣为学习楷模,在科研与教学双领域默默耕耘,持续为学校播撒智慧的种子,贡献着坚实的力量。



多元教育 培养新才

作为谢明胜的学生,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连赛雅在谈及自己的老师时,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谢明胜身上所具备的积极向上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科研进度遇到瓶颈时,他会不断地鼓励连赛雅:“课题的大方向是对的,一定要坚持做下去,不要放弃。”谢明胜永不言弃的精神在一朝一夕的相处中传递给了连赛雅,在她做实验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借助谢明胜的话语来鼓励自己勇攀科研高峰。

“汇报时因粗心而打错的方程式,谢老师可以一眼就看出,并当面指出,要求改正。”在连赛雅眼中,谢明胜总是事无巨细地给予她帮助和教导,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会耐心地给连赛雅答疑解惑。“做科研,需要学会多角度思考”,这是谢明胜常常对连赛雅说的话。连赛雅也在每日的科研训练中逐步成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发散思维,找到关键点。

不仅是在科研方面,谢明胜对连赛雅的教育影响还体现在对未来工作技能的培养。不论将来会走向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需要基本的汇报能力。在平日的组会中,谢明胜就会关注到连赛雅PPT的制作及语言使用,并会提醒在汇报时不需要太多的“然后”“那么”这些口语化的词汇,要简洁、精准。在他进行教学比赛准备时,也会让连赛雅一同观摩学习,从而提升日后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谢明胜是一个开朗且幽默的人,他开朗的性格也感染了连赛雅及同科研组的学生,科研组的氛围也在谢明胜的带领下,变得轻松愉快。当科研组来了新成员时,谢明胜会带着他们认识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以便日后的交流。而连赛雅作为实验室的“老人”,也会像谢明胜一样,热情地与师弟师妹们进行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



从渠桂荣到谢明胜,再到连赛雅,为师之道,代代相传。一声“老师”便是传承的钥匙,他们不仅将自身的知识教给了学生,也将宝贵的品质传承了下去。面对科研时的严谨与热爱,是他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宝贵品质。学术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研精神也在这代际相传中,熠熠生辉。

(大学生记者 赵潇潞 杨丹丹 熊彦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