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外国大学教授 周和军
3月15日,全国两会落下帷幕。教育话题一直是两会期间聚焦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一词出现了30次。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李克强总理突出强调了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要求要继续重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现代职业教育,要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要建设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要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来接受教育,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成就人生理想。李克强总理的讲话,高屋建瓴,立足现实,指出了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总的来说,只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托起明天的希望。因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让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早日成为现实。
首先,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大学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责任使命和努力方向,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行动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贯穿各个学段、各门课程、各个专业。只有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既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维度。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师德师风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前提。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只有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让教师真正成为青年学生的“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和“引路人”。
最后,要坚持就业优先,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稳定和扩大就业问题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刻不容缓。但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对此,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国家重视现代职业教育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抓手,更是提升国家劳动力素质的战略举措。比如,湖北省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开设了小龙虾方向的烹饪工艺与营养、餐饮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致力于培养小龙虾行业人才,首批的准毕业生在大二下半学期基本都已进入实习期,还未正式毕业已被抢购一空,平均月薪超过万元。由此可见,高校的专业设置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让更多的青年学生能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与个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