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实现党的领导功能,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不断强化抓党建主业主责意识,坚持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相统一,牢固树立“大思政”理念,以“增辉与关怀”党建工程为抓手,将个人奉献增辉与组织温暖关怀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同向同力、深度融合,营造了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发展氛围,有力促进了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增辉”与“关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增辉与关怀’是化学化工学院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一项党建工程。‘增辉’就是要引领广大师生为学院发展建功立业;‘关怀’就是从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各个方面,主动把组织的关爱传递给广大师生。”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来俊军介绍道,“‘增辉’与‘关怀’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怀’是前提和基础,学院发展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调动每一名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学院要关心关注每一名师生,竭尽全力为大家的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搞好服务;‘增辉’是关键和支撑,学院发展是全体师生的共同事业和共同追求,需要每一个人发挥聪明才智,付出心血汗水,大家齐心协力,不懈奋斗,人人为集体建功立业、争光添彩,从而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用“关怀”凝聚人心引领发展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聚焦师生生活和发展问题,实施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的“思想引路”工程。通过常态化的谈心调研活动,做好个体发展引导工作;对新进青年教师明确提出“五年黄金发展期”理念,促其快出成果;对全体职工,由党支部安排专人建立支部日志和个人发展档案,及时掌握大家日常生活和个人发展方面的情况,主动为其排忧解难,促进个人发展。目前,“关怀关心”的生活文化氛围已经形成。
学院每学期都举办特色活动——“集体生日会”,请生日在近几个月份的老师齐聚一堂,吃蛋糕、做游戏、话家常,使大家在融融的烛光中紧密地团结在一起。“长这么大,像这样过生日还是第一次,还收到了书记亲笔写的生日贺卡,我感到十分幸福。”有机化学研究所李建平教授激动地说。
从2015年12月起,每逢周末,学院党委组织开展“青春伴夕阳”活动,让一个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结成对子,深入离退休教师家中,给他们送去水果,为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家务,陪他们聊天散步,还经常给他们打电话嘘寒问暖。这些平凡的举动体现了党组织深切的关怀,彰显着温情和大爱。“退休后,学院领导、师生还十分挂念,专门安排学生来看望,我非常感动,也切实感受到了学院的关怀。”原分析化学教研室退休教师张兰芳深情地说,“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学院发展,多为学院事业发展奉献余热。”
在“增辉”中实现组织发展与师生成长深度融合
在浓厚的关怀文化氛围下,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围绕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认真抓好大事要事。通过实施“增辉述评”工程,创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民主选举推选先进的做法,主要根据实际工作业绩结合民主评议加权计分的方式进行,并以此作为评先晋级、组织发展、干部提拔等的硬性依据。同时,在开展重要工作、承办重大活动、申报重点项目时,引导广大师生尤其是党员干部主动承担任务,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工作水平,促进了事业发展。
广大教职工竭力为组织发展建功立业,在为集体增光添彩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院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已经形成,新进教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已占近70%;在河南省优势学科申报、教育部学科评估、学位点验收、重点实验室验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国家级重要学术会议承办等重要工作开展过程中,全院上下团结合作,全力以赴,任劳任怨,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学院还涌现出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党员、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十大女杰渠桂荣,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张贵生,河南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赵扬,学校首届“十大育人楷模”高书燕,河南省教学标兵、中小学教师教育专家刘玉荣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深入实施“增辉与关怀”党建工程,有力推动了学院事业发展。化学学科多年来稳定进入ESI前1%,继入选河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之后,2015年又被评为河南省优势学科A类学科,2017年自然指数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第47位、亚太地区高校第89位。近年来,学院还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系统“五好”关工委和学校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三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化学化工学院 刘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