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建专栏
高校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

发布时间:2013-04-23  浏览次数: 72

半个世纪过去了,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感染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已经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把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雷锋精神包含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体现了昂扬精神斗志和高尚道德追求。同时,雷锋精神还包含着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回馈社会的广博胸襟,凝聚着中华传统美德的优良品质,闪耀着人文关怀的人性光芒,对于新时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是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各高等院校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多界面、多样态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使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成为弘扬雷锋精神、推动践行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前沿和重要力量。

选树地方先进典型,植根乡土学习雷锋精神

在长期的学雷锋活动中,雷锋精神催生了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中华大地也涌现出了杨善洲、郭明义、董明、郑垧靖等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既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模范实践者,同时也是中华各族人民植根乡土学习雷锋的集中体现和最好诠释。在雷锋精神学习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身边的、乡土的榜样更能将学雷锋活动生动化、生活化、情景化,更易于激发各高校学生的学习认同与情感共鸣。面向中国各地高校的学雷锋精神大众化,其具体指向必然应该包含层次性、差异性、多样性,而非整齐单一。这样,雷锋精神大众化就需要形成上下统合、共有而有区别的榜样力量和学习理念。

高校学生在德育认知特点上具有基于自我认知的学习性强、易于鼓舞的特点,因此,切合实际、理性宣扬植根乡土的身边新榜样和新典型,不仅能更好地激发高校学生的学雷锋热情,而且还能更好地营造出高校学雷锋常态化开展所需要的主题性、地域性、时代性兼顾的整体环境。既有雷锋精神的统领指引,又有植根乡土的榜样力量,各高校应将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与学习先进楷模有机结合起来,鲜活生动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在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相互探讨明确学习主题,相互帮助制定学习方案,同心协力开展集中学习活动,通过开展征文、演讲、座谈、知识竞赛、仪式教育、书画作品展等丰富多彩的各类主题活动,学用结合,成效显著。

面向社会服务大众,多途径实践学习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的可贵品质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不因难为而拒辞,不以事小而不为,只要是人民群众的难事和需要,就一定认真踏实去践行实现服务。因此,对于高校的师生们来说,雷锋精神的大众化不仅仅在于语言的通俗化、形式的具体化,更重要的是让雷锋精神学习回到现实中来,知行合一,行胜于言,面向大众,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倡导知行结合的一体性,在广阔的社会服务天地中实践学习雷锋精神,在人民群众中的服务需求中检验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为了弘扬和实践雷锋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高校一方面要以促进社会道德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提高高校的雷锋精神文化传播影响力为使命,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才规律,把学雷锋活动与履行人才培养使命相结合,扎实推进“三进”工作,努力把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把雷锋精神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日常管理中。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所在社区特点,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服务大众,实践化学习雷锋精神。近年来,无论是边疆还是内地,各地区高校都结合所在高校周边社区的服务需求,结合自身高校学雷锋活动开展的服务特长和优势,多界面、多途径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服务社区促和谐”的集中示范活动,走向大街小巷,深入各个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贴心为民学雷锋活动。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现学校学生的良好风貌,很好地向社会传达了“身边处处有雷锋,处处需要有雷锋”的精神理念,从而大大弘扬了雷锋精神。

多界面拓展载体平台,推动学雷锋活动制度化

要进一步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就必须拓展学雷锋活动的载体和平台,使学雷锋活动制度化。制度化是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根据高校自身特色,结合大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基于时代需求,多层次、多界面拓展学雷锋的载体平台,以制度保障驱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入推进高校学雷锋教育和实践活动,才能更好提升学雷锋活动的组织性、影响力和引导性。

针对学雷锋活动制度化的发展要求,高校应重在深入发掘弘扬雷锋精神的各类资源,以各类型制度化组织实现有效推进。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的组织体系;二是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常规管理之中,长期重视坚持优先保障支持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开展需求;三是结合自身特点,面向学生积极引导发挥其主体性,构建有效力、有活力的整体性参与机制;四是以班会、社团、网络等为依托,通过主题班会、社团活动、专题网络平台建设,积极构建常态化工作平台;五是充分发挥高校特点,结合学雷锋常态化推进的理论创新需求和服务指向,积极构建学雷锋理论创新平台;六是学雷锋活动的科学化管理和规范化引导。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中共betway官方app 委员会办公室 © 2010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