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校长娄源功、常务副校长赵国祥、党委副书记王凌、副校长刘先省、党政办主任孙功奇一行来到我校进行考察交流,考察交流座谈会在勤政楼第三会议室召开。我校党委书记郑邦山、校长常俊标、原校长王绍令、原党委书记周铁项,校领导王桂兰、王新生、史战芳、孙先科、李雪山、马治军、岳杰勇出席交流会,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河南大学校友代表参加了会议。
郑邦山对关爱和、娄源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这既是一次工作交流,也是一次亲友团聚,河大、师大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渊源颇深。他从历史同源、文化同根、精神同质、奋斗同行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大、河大的历史渊源和深厚友谊。郑邦山指出,半个世纪的共同办学经历,近百年的共同守望,铸就了两校共同的文化品质。两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朴实无华、静水流深是两校文化的共同特征。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文化也塑造了两校相近的精神品质。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两校始终坚持互相支持,互通有无,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长期的共同奋斗、共同发展过程中,两校之间友谊历久弥新。在新的历史时期,同为省部共建高校的我们师大、河大两校,秉承着面向未来、前瞻开放,家国情怀、大爱忠诚,坚韧执着、自强不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不事浮华、求实创新的文化和精神,都在以时不我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河南三大战略规划和四个河南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最后,郑邦山用16个字概括和总结了两校的关系:同根同源,血脉相连;肝胆相照,携手并进!
常俊标就我校的发展情况向客人作了详细介绍,并与客人交流了如何做好省部共建这篇大文章等其他工作。他从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工程建设成绩斐然、教师教育特色不断巩固和彰显、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等方面介绍了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从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科研平台建设快速发展、学位点数量明显增加等方面介绍了我校的学科建设;从基础理论研究优势凸显、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等方面介绍了我校的科研情况;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应用研究成效明显等方面介绍了我校的协同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从调整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创新人事管理、提升整体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等方面介绍了我校的人才队伍建设。
关爱和对来我校考察交流感到非常高兴。他表示,这次到访师大,一是向师大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表示真诚的祝贺;二是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三是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关爱和深情回顾了河大的发展史和两校的交流史,他指出,师大与河大两校友谊深厚、同根同源、风雨同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关爱和对我校近年来的迅猛发展感到表示赞赏,认为师大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意义非凡,这既是师大的喜事,也是河南省高等教育的盛事。他希望两校今后能够充分利用省部共建的契机和平台,进一步加强交流,相互帮助,为国家、为民族、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娄源功对师大取得的成绩表达了内心的祝贺之情。他指出,师大发展成绩喜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不但为师大争了光,也为河南高等教育争了光。河大、师大两校具有共同的奋斗历史、相近的精神文化,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珍惜友谊,加强交流,相互搀扶,共同发展。他从“地位提升、校区扩大、经费增加、水平提高”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河大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并表示两校同为省部共建高校,今后要更加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共同进步。
座谈会结束后,与会全体领导一同前往音乐厅观看了我校艺术教育成果汇报演出。演出最后,两校领导一同上台合唱当年共同的校歌《河南大学校歌》。合唱之前,关爱和满怀深情地讲述了两校的历史渊源。河大的前身是1912年创建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3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州大学,师大的前身即为中州大学理科。《河南大学校歌》诞生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0年,可以说是两校共同的校歌,它所传承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成为河大、师大两校共同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两校奋发图强,不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校歌雄浑激昂的旋律响彻音乐厅,承载着共同历史、共同记忆、共同精神的歌声令在场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无不为之动容。
(大学生记者 王建坡/文 宣传部 刘海燕 大学生记者 魏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