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总书记步伐,学习梁家河精神
7月7日,历史文化学院“传颂家书,青春向党”红色调研团队奔赴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参观学习,探寻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足迹,扎实开展“一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梁家河精神。
实践队一行清晨从延安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来到梁家河村,先后参观了梁家河村委会、村史馆、知青旧居、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和知青淤地坝。习近平总书记插队时克服重重困难、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磨练的事迹,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打坝淤地、打吃水井、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等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实践队员。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对村民们进行了调研采访。当年与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入党、时任梁家河第一生产大队队长的石玉新老人介绍说,“习近平总书记当知青的时候住的是破土窑,睡的是四五个人挤在一起的通铺,伙食只有玉米团团和杂面,吃了很大的苦,但他依然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为村里做了不少实事好事。”实践队员赵佳欣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真的太伟大了,青年时期就能和老百姓保持这种血浓与水的联系,就能严于律已,而且肯吃苦,踏踏实实地带领大家创业,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学习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种精神!”
此次活动使实践队员更加深刻地了解、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梁家河精神,为历史文化学院团委深入持续开展“一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历史文化学院 何 瑞 王中伟)
追寻红色记忆 喜迎十九华礼——裴寨红色文化宣传调研纪实
九十六载峥嵘岁月,建党伟业抒豪迈;九十六度风雨辉煌,红色勋章永不落。为迎接十九大的召开,贯彻落实“五位一体”发展理念,调查自十八大以来裴寨社区的发展与改变,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裴寨五年行,奋进谱新篇”实践调研团于7月4日至7月8日深入辉县裴寨社区,参观调研新农村的党建工作。
调研期间,队员们参观了裴寨党建展览馆,教授社区的孩子们唱红歌并走进村民家中探访老党员,在实践中更加坚定了永跟党走的精神信仰。
参观党建展览馆 不忘初心跟党走
“听党话,跟党走,同创业,共致富”,这是张贴在裴寨社区村史党建展览馆的宣传标语,也是裴寨社区十年沧桑巨变的真实写照。为引导实践队员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为裴寨村做实事、做好事的信念,裴寨调研团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党课教育。
实践队员在裴寨村史党建展览馆内重温裴春亮书记斥巨资带领村民建设新村、挖水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旅游业的先进事迹,真切感受裴寨党员干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过程。随后,新乡市委党校老师吉红对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史来贺、最美村官裴春亮及一些先进群体的事迹进行解读。
“在新乡上了两年学,一直不知道新乡有这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以新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才会做的那么好,我们这些青年学子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学习党员的党性精神,争取能为国家做贡献。”实践队员何帅感慨道。
高唱红色歌曲 纪念革命先烈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孩子们清脆天真的歌声响彻在裴寨文化长廊上空中,吸引了过往村民的驻足聆听。
在“七七事变”八十周年纪念日之际,调研团队员们在支教地点带着孩子们重温“卢沟桥事变”,给他们讲述中国人民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的革命历史,并教孩子们唱《在灿烂阳光下》、《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红色歌曲,以此缅怀革命先烈。稚嫩的童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动听。
活动进行时,实践队受到在裴寨社区考察工作的团省委书记王艺的亲切慰问。在得知实践队员们组织孩子们唱红歌后,王艺点头赞许道:“你们是师范类大学的学生,要懂得孩子们的心理历程,把爱党的种子埋在孩子们心间。”
小男孩裴龙帅的家长激动地对调研团队员们说:“看着俺家孩子在这里唱着红歌,俺打心眼里高兴,你看这一开始唱,站的笔直笔直的,像个大孩子了。俺虽然没多少文化,但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俺们裴寨听党话,跟党走,希望你们以后来这里的时候,多教孩子唱红歌”。
红色勋章永不落 一颗红心永向党
忆前辈峥嵘,寻红色记忆。7月8日下午,实践调研队走进裴寨社区党员家庭,队员们和老党员们进行交流,聆听他们的革命故事。一位有着54年党龄的老爷爷坚持每日把党员徽章戴在胸前,并严格要求家人的生活作风。他不允许家里人喝酒、吸烟和打麻将,也不断教育子孙要好好学习、积极入党。老爷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队员们:“现在的人啊不知道珍惜这么好的时代,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也能找个好工作,为社会做贡献,什么时候没文化都不行。”队员们还询问了老党员裴寨社区党员建设工作相关事宜,学习裴寨社区党员干部建设的经验。
耄耋不忘百战历,裴寨社区的老党员牢记革命精神,始终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他们的行为激励着实践队员们坚定思想、一心向党,有利于实践队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也促进队员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扬甘于奉献、勇于承担的宝贵精神,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树立当代大学生的典范。
青春好奋发,喜迎十九大。此次走进裴寨开展对红色文化和党员精神的学习,深入了解基层党员身上的党性原则,有助于激励队员坚定信念、永葆初心,向更高远的方向开阔眼界、提升精神境界。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向党组织靠拢,深化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真正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段 萍 邓可皎)
撸起袖子加油干,扎根酂阳走基层——betway官方app “政在下乡”理论宣讲服务团实践纪实
7月5日,betway官方app “政在下乡,献礼十九大”理论宣讲服务团顺利抵达河南省永城市酂阳镇,围绕理论宣讲、政策调研、扶贫扶智、医疗保险、环境保护、土地确权等问题,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理论热点,了解国家政策在基层的贯彻情况,提升群众对政策的认知度,助力新农村建设。
政策宣讲:服务基层发展
宣讲团先后在酂阳镇卫生院、街头开展国家医保政策宣讲活动。实践队员使用自己制作的宣传页,为村民讲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基本医保住院报销比例以及医疗服务目录等内容,帮助当地居民对现行医保政策有更深刻的了解。
宣讲中,实践队员耐心回答了居民提出的各项问题。“现在看病可以报销,俺这些收入低的老年人差不多都参保了。”一位居民笑着对实践队员说道,“国家对老百姓越来越照顾,生活过得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此次宣讲旨在号召居民提高风险意识,主动维护自身权益。实践队员们说:“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志愿服务:情暖老人心间
“为什么景阳冈上不能走?好汉爷爷听我讲,景阳冈,出猛虎,老虎它是兽中王。”实践队员陈文燕一边用手打拍,一边说着山东快书《武松打虎》,引得旁边的李大爷开怀大笑。
“俺在这里呆了九年喽,每天跟着服务员种种地,拔拔草,没事儿找其他老人唠唠磕,还会举行日常活动,日子过的可舒坦了。这还是多亏了国家政策呀,共产党的政策好,国家发展的快,俺们这些老年人也跟着享福了!”97岁的李大爷对实践队员们说道。
敬老院里的气氛安静祥和,看着在院内苹果树下乘凉休息的老人们,实践队员们不忍打扰,帮老人将宿舍打扫干净后便默默离开。“在我国现有的养老政策下,这里基本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我们为这些老人的幸福生活感到高兴,也希望老人们都能过得静心、安心、舒心。”队员孙月婷感慨地说。
传承经典:戏曲声声传情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每天晚上八点,人民广场都会传来这耳熟能详的戏曲声。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自发形成了一个吟唱戏曲、传承戏曲的队伍,并坚持每天排练,风雨无阻,不曾停歇。
“戏曲可是老祖宗给咱留下来的宝贝,俺天天都在唱呢。现在喜欢听这个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你们要学可要好好学,老祖宗的好东西要传下去。”当实践队员们问及爷爷可不可以教他们唱戏时,爷爷高兴地回答道。随后,爷爷们一边吟唱,一边用手打着节拍,并指导实践队员歌唱时要注意音调的高低。在学唱之后,爷爷还给实践队员们讲解了各自所用乐器的名称。在实践队员将要离开的时候,爷爷奶奶们笑着跟大家说:“你们明天还要来呀,俺在这里等着你们,还给你们唱。”
戏曲声声传情,学唱虽然暂时结束了,但传承永不停歇。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师大学子走近民间艺人,学唱戏曲,希望能自身做起,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政在下乡,献礼十九大”理论宣讲服务团走进基层、扎根基层、对话基层,助力乡镇基层工作。据悉,实践团队还将陆续组织开展教育素质拓展活动、环境保护专题报告、体验当地特色文化等活动。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单鹏帅)
下乡惠民谋经济 助力渔业共发展——betway官方app “渔业惠农”助力脱贫服务团实践纪实
7月5日起,betway官方app 水产学院“三下乡”调研团队赴汲津浦村开展深入基层实践活动,通过逐个走访、发放问卷调查、与渔民座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当地渔业养殖经济结构及现状。团队围绕“绿色环保”、“水质监控良性运转”等热点话题与渔民深入探讨,共同寻找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走访渔村村民,了解渔村结构
“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通过广泛地了解信息,团队重点走访了从事观赏鱼类、经济鱼类和新品种鱼类养殖的多户村民,以村民个体养殖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其所从事鱼种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养殖经济鱼类的张大哥向队员介绍了他20多年的养殖经验和渔业技术结构的改变,并讲述了现阶段农村个体渔业养殖发展受限的实际情况,以及放弃经济鱼种、转养观赏鱼种的原因。通过渔业养殖户的走访,大家对渔业养殖行业现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队员曹慧感叹道:“有很多渔民有想法,想发展,但是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而依然依赖旧模式养殖渔业,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将课本知识学实、学细,投身于水产科研,真正让养殖户得到新的技术,推动渔业资源发展。”
随后,团队成员与村干部们进行交谈,详细询问鲑鱼养殖的兴衰过程及原因,村干部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并提出了养殖模式的相关问题,队员们也都根据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认真进行了回答。
深入实地探究,参观水产养殖
为深入了解当地独具特色的集体养殖发展模式,队员们前往鱼苗育种基地参观学习,并参与到基地的日常生产活动中。
在参与过程中,队员们就养殖的成本收益、市场情况、投药配比、饲料投喂等方面的问题向技术人员深入询问学习。在技术人员的引导下,队员们参观了抗病鱼苗繁育大棚,感叹科学育苗技术的神奇。“要实现渔业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养殖,需要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作为水产学子,我们更要深入一线基层,不怕苦不怕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队员王耐琪深有感触地说。
团队成员还遇到了前来养殖基地实地考察的郑州市龙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祥。刘祥从事水产养殖行业三十余年,经验丰富,对水产养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队员们与刘祥进行了积极的座谈交流,就村子渔业未来发展走向、养殖户自身发展与政府政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刘祥感慨道:“水产养殖的前景非常好,但是后继无人,你们作为水产业的年轻人要勇于担当,不懈奋斗。在工作上也要深入一线考察,通过学习知识掌握技术才能改变如今的养殖模式,走向生态化养殖。”
梳理总结思考,调研实践学习
团队成员们对渔业养殖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分别尝试从渔民管理、渔业监督、水质监测三个方面给出解决方案。大家常常兴致勃勃地讨论到深夜,对调研结果进行精确严密的分析总结。实践调研中的共同学习、思维对接,都有利于实践队员重温课堂知识,将渔业养殖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队员李衡表示:“实践活动能够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也会用努力发现和解决渔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从不同角度解读渔业经济结构,帮助渔民发展相关产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面对水产行业的诸多问题,水产学院的青年学子深感责任重大。大家纷纷表示要认清自身不足,不断突破,不断进步,砥砺前行,真正投身到水产科研中,为水产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水产学院 纪盼盼)
丝路情·洛阳行——河南师大国际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为响应团中央鼓励青年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号召,7月4日,国际教育学院 “一带一路”背景下洛阳丝路旅游资源提升调研团前往洛阳开展 “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全国专项社会实践活动高校特色项目。实践团队通过运用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洛阳丝路旅游资源提升进行调研,为丝路旅游建言献策,助力青年大学生对“一带一路”的了解和参与。
洛阳多志士,风俗犹尔雅
实践团队员们迎着烈日来到此次社会实践的第一站——被称为“洛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民俗博物馆。此行旨在通过实践调研,深入了解河洛文化,进行“一带一路”背景下丝路文化的提升调研。
该馆现有藏品4万余件,设有刺绣、寿俗、婚俗、信俗等基本展区。实践队员通过对藏品--刺绣服饰、生活器具、契约文书等的观察,对洛阳风俗有了基本了解。在领略到河洛文化的魅力之后,实践队员前往洛阳博物馆拜访省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王支援。王支援就洛阳与“一带一路”的渊源展开介绍,并强调了文化交流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强调:“青年人要重拾民族精神,倡导精雕细琢的生活。”
实践出真知。实践队员郝丽洁表示:“王支援先生针对丝路旅游资源开发、开采、开放而提出的策略,为我们实践队员关于特色丝路旅游产业调研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思路。”
驼铃声声响,交流漫漫延
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洛阳丝路旅游文化,实践队员们前往洛阳博物馆,展开实地调研。
博物馆“一带一路”专项陈列室为实践队员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洛阳丝路旅游文化的机会,一件件充满文化气息的文物让实践队员们叹为观止。通过参观“丝绸之路与中原”特色展中的200余件文物,实践队员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随后,队员们参观了唐三彩展厅。绚烂多姿的唐三彩是唐代繁荣辉煌的写照,也是文化交流的见证。“来到唐三彩展厅,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盛世大国,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实践队员闫唯一如是说。
白马驮经远方来,丝路风韵今犹在
悠悠风韵,万古长存。为了丰富此次洛阳旅游资源调研之行,实践团队来到了丝路佛教文化交流重要见证地——白马寺。
实践队员跟随景区工作人员来到白马寺。“白马寺的建筑风格是‘丝绸之路’开辟后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体现。”白马寺的工作人员介绍到,“它不仅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是我们佛教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近期白马寺国际佛教苑区的建成,正是白马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坚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体现。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被白马寺的建筑风格深深吸引,也被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所折服。
“‘一带一路’需要青年人来参与,我们就算再忙再辛苦,也要把此次暑期实践活动坚持下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冒雨调研的队员王艺霖笑着说。
(国际教育学院 付晗茜)
扶贫遇‘商’你,且行且珍惜——记商学院“精准扶贫,遇‘商’封丘”远足之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betway官方app 商学院积极响应号召,组建“精准扶贫,遇‘商’封丘”实践调研团,赶赴封丘县开展扶贫调研实践活动。
征途邂逅“嘉联”,拓展帮扶思路
实践团队在学院相关负责人带领下,来到本次调研第一站——封丘县精准扶贫基地嘉联生态园。
团队成员认真观摩了嘉联生态园内的林下养殖业、配套餐饮服务业以及旅游业的相关设施,并前往园区试验田研究无花果、法桐、油料牡丹等现代化生产的农作物。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员发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农业发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要求,人们需要更多优质、环保的农产品。“嘉联生态园循环发展、节约资源的模式是优质农业发展模式的典范。它把高新技术与农业结合,普通农户也可以向他们学习,让农业变得更加现代化。”实践队员郭双燕在总结收获时这样说道。
本次实践不仅使队员们领略了生态园优美的自然风光,更使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现代农业新技术带来的便利。
精准扶贫需良策,勤于思考求实干
为深入了解基层精准扶贫实施情况,实践团队一行抵达封丘县扶贫办进行调研采访。
扶贫办信息中心室主任朱光辉向队员讲解了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具体实际介绍了当地精准扶贫的成效。实践调研团队就当地产业扶贫的具体模式、贫困户建党立卡的标准以及一线扶贫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案例等方面提出问题,得到了朱光辉的耐心解答。大家在听取朱光辉的讲解后,对工作在基层的精准扶贫工作者致以敬意,并表示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做好接下来的入户调研工作。实践队员韩书华坚定地说:“在封丘的这段时间里,我们一定会客观公正地评估当地贫困状况,努力为扶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队员们计划在学校内举行一次为募捐活动,将爱心传递给贫困家庭。“贫困户的困难由多种方面造成,我们不仅要对其进行物质帮扶,更要进行精神帮扶,多方面向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实践队员张静雯说。
此次封丘扶贫办之行使实践队员们深刻理解到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困难。队员们纷纷表示,要以端正地态度和严谨的精神在进行精准扶贫调研工作,并计划开展一系列帮扶活动,发挥青年大学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探寻古迹陈桥驿,凝聚大智策大计
征途一路,全是风景。结束前期的参观与学习之后,实践团队来到了本次调研的第三站——陈桥驿站。
实践队员们在陈桥驿站进行了实地调查,对当地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家了解到,陈桥驿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大量珍贵文物。但因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消息渠道相对闭塞,在文物保护和景区宣传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对此,实践队员们开展了一场专题座谈会,为陈桥村的居民提供脱贫致富的新思路,并计划进一步商讨帮助陈桥村实现景点开发的方案。
经过讨论,实践队员向当地提出了“旅游+土特产商业+微制作工艺”的发展建议。“陈桥驿站本身就具有历史价值,而当地的土特产——陈桥石榴也具有推广价值。如果把人文历史与土特产进行商业结合,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和消费,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队员郭凯文这样介绍道。当地群众对实践调研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宋村长在接待队员时更是激动地表示:“陈桥镇一直苦于有好的历史景观但是没人来欣赏。你们的建议很有用,给我们提供了推广这一历史景观的新思路,帮了我们的大忙!”
在此次“精准扶贫,遇‘商’封丘”实践调研活动中,实践队员们充分发扬了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入基层并从生态、农业、旅游、教育等多个方面研究精准扶贫及相关帮扶措施。大家在接触基层、深入群众的调研及交流过程中提高了自身能力,从理论中创新思路,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商学院 赵宾宾)
探访沁阳宋寨,共筑“非遗”之梦——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团在行动
点亮传统艺术,汇聚非遗之光。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调研服务团深入沁阳市宋寨,近距离了解怀梆剧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
刚进入宋寨路口,队员们便远远地看到了在村口处等候多时的乡亲们。“乡亲们都知道大家在这么炎热的天气里过来不容易,所以特地提前备好了西瓜。”陈典义老书记接到队员们时热情地说,“非常欢迎老师和同学们来我们村调研实践,真是辛苦你们了。”
队员们在陈老书记的介绍带领下,当天下午便深入到宋寨的各个小巷去调研采访怀梆老艺人。“我爱听怀梆也爱唱怀梆,之前获得过擂台赛奖,平时也乐意教娃娃们唱戏,就是希望怀梆剧种能够一代一代传下来。”采访中,刘定山艺人表达了身为怀梆传承人的自豪感。虽然一整天的采访调研工作使队员们深感疲倦,但是大家保护和传承怀梆剧种的决心却愈发坚定。队员们把从老艺人那里得到的珍贵资料整理编辑成册,并建立了艺人档案。在之后拜访武自琴艺人、学唱怀梆戏的过程中,队员们领略了怀梆剧种粗犷豪放的唱腔,“大唐河山,万岁爷登龙位,国泰民安……”听着耳畔传来一遍又一遍字正腔圆的怀梆唱腔,队员王梦玮颇有感触地说道:“没有长年累月的练唱几乎唱不出正宗的怀梆戏曲,我们作为青年一代,保护和传承怀梆剧种的道路还很长。”
“非遗”调研服务团探访沁阳宋寨,近距离感受并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负责人丁永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有责任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文学院 荆恒磊 汪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