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院往事】梁晓冬:我和我的老师们——师大外院求学琐记

发布者:韩子昆发布时间:2023-09-20浏览次数:715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外院人的倾情奉献。为了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外院力量,特推出“外院往事”栏目,邀请外院老领导讲述奋斗者的出彩故事。

我从19829月来师大求学到202212月退休,走过了整整四十年。回顾这四十年的光景,我首先想表达的是感恩。在这四十年中,我读本科四年、硕士二年半、博士四年,外加国内高访一年,国外访学一年,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三级教授,从硕士生导师到博士生导师,是外院的师长们培养了我,是各届领导给了我各层次读书成长的机会。光阴如梭,四十年一晃而过,但老师们的音容笑貌依旧在眼前,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回想当年初到外院读书时,学院的年轻教师居多,但以老带新的传统已经建立。我们小班的英语精读课就是由老教师丁淑英老师和青年教师田海龙老师共同承担的。丁老师温柔和善如同妈妈;田老师稍长我们几岁,才思飞扬,与我们亦师亦友。两位老师一人两周轮流授课,每天晚上到班里进行课后辅导,当面纠正语音,检查口语和书面作业,使我们受益匪浅(语音个别辅导的传统,从那时起一直保留至今)。老教师何芬老师和青年教师吴玉玲老师合上的英语语音课程,让我们领略了标准英音(RP)的魅力。李远方老师的英语阅读让我们学到当时比较先进的阅读方法快速阅读。周志培主任的翻译课让我们学到了具体、实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更惊讶他俄语出身,竟能通过自学把英语讲得如此炉火纯青!申文林老师讲授的《欧洲文学史》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世界文学的领域,让我们明白浪漫主义文学不单是英国文学的巅峰成就,还是在世界文学大环境中酿成的。冯文池老师讲授词汇学,系统、细致、周全。王孝军老师和张晰老师孜孜向学、努力奋进的精气神深深鼓舞着我们。赵文静老师教书、做学问均以严谨著称,让我们肃然起敬。张炳新老师事必亲躬,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难忘的是,尚全荣老师跟学院建议开设了英美文学实验班,把我们几个热爱文学的学生组织起来,无偿给我们加课。每周四学时的小组课程都是在尚老师不足10平米的书房里进行的,我的文学教学和研究基础就是在这个时候打下的。直到现在,课堂上的许多文学基础知识讲授还是从那个时候习得的。

学院在八十年代就有非常浓郁的科研氛围和环境,经常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学院讲学。我们曾经聆听过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戚雨春教授的语言学讲座、北京大学外国文学泰斗李赋宁教授的文学讲座、北京大学王式仁教授的英诗讲座、河南大学张今教授的翻译讲座……这些讲座开阔了我们的学术视野,提高了我们的见识与眼界。学术交流活动也作为学院的学术传统,传承至今。

除了课堂学习,我们的课外生活也丰富多彩。结合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安排,学院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我曾参加过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各类比赛,身心受到了锻炼和愉悦,至今我还保留各种健身习惯,让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完成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在校期间,我们得到了老师们的各种关爱。时任辅导员朱建老师跟我们同住在一栋楼里,时刻关注着我们身心健康,他曾经陪一位经常失眠的同学晚上围操场跑步,整整坚持了一个学期。时任党总支副书记贾冠杰老师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和道德楷模,他用微薄的工资资助家庭贫困的同学。每当遇到突发事件时,贾书记都是第一个到达学生所在现场。两位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充分体现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大精神,也为我们后学树立了榜样。

春风桃李,精育良才。师大外院的老师们一向敏行讷言,默默坚守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外语人才。每一位毕业生也都如一粒粒火种,薪火传承,用知识之光、德行之光照亮祖国和世界各地。

梁晓冬,女,1961年生。betway官方app 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外国语学院院长。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师从我国著名英美文学专家李维屏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曾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全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诗歌研究专委会常务理事、全国外语学科联盟外国文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河南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带头人(2016-2020)、河南省外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6-2020)、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鉴定专家、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会议评审专家。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2016-2020年担任betway官方app 外国语学院院长。


返回 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