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发展规划处
调查显示:“触网”正让高校发生“化学反应”
发布时间: 2018-10-08 访问次数: 351

上“慕课”、课堂微信签到、扫二维码完成入学报名手续……眼下,一场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日常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学生生活品质的浪潮,正在席卷全国各大高校。

  根据中国教育报记者随机对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四川、广东、云南8个省市50所高校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在内的不少高校,正在借助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和课堂文化方面开展新的改革尝试。

  调查中记者发现,有42%的高校正在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模式、调整课程内容体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数据显示,这50所高校中,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7所高校已开通“慕课”平台。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数据来全面跟踪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和特点,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式。此外,还有7所高校将学生成绩作为数据分析样本,实现了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如中山大学通过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为《教学质量报告》提供数据支撑等。

  过去,教育教学管理是高校日常工作的“大头”,牵扯了高校大量人力。在被随机调查的50所高校中,目前有26%的高校通过数据挖掘来创新高校管理,包括教务管理、人事管理、办公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等多重系统。其中,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管理的改进,在调查中出现频率最高;有3所高校利用大数据服务于学生的入学工作,给学生提供了极大便利,如北京科技大学、温州大学在录取通知书上添加二维码,迅速完成报到注册过程;有两所高校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以往对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的管理模式,如东华大学的“智能实验室”等。此外,还有两所高校开始关注学生的“健康数据”,如广州工程职业学校利用“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学生开出各种“健康处方”。

  将大数据引入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亮点。调查中记者发现,4所高校正在利用“微信”社交平台影响课堂文化,这些高校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包括利用“微信平台”实现签到功能的南京大学、通过“微信平台”提交相关课堂作业的苏州科技大学、以及采用“作业微咨询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浙江工业大学等。

  此外,在信息技术使用程度上,高校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此次调查显示,西南地区高校较其他地区较少使用信息技术管理校园生活和丰富校园文化。从四川和云南随机抽样的6所高校中记者发现,仅西南交通大学在校园管理中采用校园一卡通实现大数据管理,其余5所高校在校园管理中尚未涉足该领域。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4月30日第1版,作者:柯进 向倩芸 代欣彤

版权所有©betway官方app 发展规划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