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应学院邀请,福州大学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金水教授、张贵刚研究员和汪思波教授为我校师生分别作了题为“负载型催化剂的可控制备”、新型聚合物氮化碳光催化剂及全解水性能”以及“基于电荷分离动力学强化的光催化还原CO2研究”的系列线上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由副院长(主持工作)曹治国主持。
张金水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背景及制备和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在负载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中,贵金属颗粒的尺寸大小不仅影响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而且还会影响它自身的稳定性。张教授以课题组研究较为成熟的金纳米颗粒-二氧化钛负载型催化剂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碳包覆,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对金属颗粒的尺寸实现了有效控制,从而协同提升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此外,张教授又通过课题组几个相关的研究实例,详细讲解了,增强金属纳米颗粒同载体衔接强度、调控金属纳米颗粒尺寸的一般策略,详细讲述了不同的负载策略的对金属颗粒尺寸、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张贵刚研究员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氢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在目前国家的双碳战略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电解水产氢需要较大的能耗,因此研究绿色、低能耗的光催化全解水产氢产氧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张贵刚研究员以自己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介绍了新型聚合物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策略和方法,以及新型聚合物氮化碳光催化剂在全解水产氢方面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详细讲解了在氮化碳光催化剂设计制备领域的思路和成果。同时指出氮化碳光催化剂虽然是光解水产氢最具前景的催化剂之一,但是氮化碳光催化剂的研究目前还在路上,需要进一步通过结构和组成调控进一步提升其全解水性能。
汪思波教授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碳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对环境气候有着影响,特别是在国家双碳战略下,如何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资源化利用成为了研究热点。汪教授在报告中以二氧化碳的光催转化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过程原理、光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调控增强电荷分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同时结合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系列二氧化碳还原光催化催化剂的研究实例,着重介绍了二氧化碳还原的光催化剂的设计制备思路和调控技术。同时讨论了本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下阶段的发展方向。
报告会结束后,各位专家与学院师生就光催化关键材料可控制备、构效关系研究及应用开发进展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
(环境学院 武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