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出彩献百年】张贵生:臻于至善照学人之志 匠人匠心育龙驹凤雏

时间:2023-02-10浏览:87设置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踏入张贵生办公室,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墙上他亲笔书写的三个大字“新、信、行“因科研创新而新,以科研诚信为信,二者兼备以践行。”张贵生说,这是他数十年倾情科研坚守的原则。面对学院发展,他决心惊“涛”拍岸,不驰空想,不鹜虚声;对学子,他潜心育人,润物无声,数载耕耘做“摆渡”人;责任、攀登、热爱,是他学术长征中的不灭星辰。

白齿青眉赶风月 平芜尽处觅春山

1989年,本科、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的张贵生选择到betway官方app 任教。在工作十年内,他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获得副教授和教授资格,成为当时我校最年轻的教授。“我深知不能局限于目前的成绩,只有向上发展才能突破自我。”于是张贵生于1999年进入北京大学药学院攻读博士,从师张礼和院士。在博士期间,站在更高的起点,他依然没有驻足,而是常常伏案徜徉在科研文献的巨壑,用透过眼镜的严谨发现惊艳,用科研人的眼光发现世界的深邃。

博士毕业后,他坚持从事于以药物化学为前提的有机化学领域,并在自己选定的专业领域耐住寂寞,不断探索,面对困难、愈战愈勇。2003至2006年,他凭借优异的科研成果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药物化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6年,在家乡的召唤下,张贵生选择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丰厚待遇,回到了betway官方app 。多年海外求学,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而今带着一身本领回国。“曾在河师大十年的任教经历,让我对这所大学的人、景、物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而今它正需要我,我便回来了。”谈及放弃国内外优厚生活选择回到河师大的决定时,张贵生如此说。

作为有机化学学科省级特聘教授和带头人,张贵生领导有机化学学科人员在学术研究水平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学科建设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他悉心指导本学科及研究团队的青年教师,在高级别项目的申报和论文发表方面获得显著突破。作为负责人,带领本单位成功申报了“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在2014年申报成功“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成功组织实施了“化工与制药专业国内培训”和“化工与制药专业企业顶岗培训”。另外,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连续获得“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称号。

作为院长,张贵生看重人才,珍惜人才。合理整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引进省校级特聘教授4人,优秀青年博士30余人,使本学院的学术队伍和研究方向更加完善。在任期间,化学学科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取得突破,成功获批国家“111”基地,以第一名的成绩获批河南省A类优势学科并且在验收时仍取得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B类好成绩等等。



孜孜以求助泽积 一苇以航问苍穹

张贵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开展基于糖生物学的抗癌药物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回国后,张贵生一直都坚持于含糖药物的新药设计与合成、有机合成及绿色合成化学和药物研发及药物生产新工艺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至今未变。“科研这条路越往深处走,就会发现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越来越多,会变得越来越难。”即使这样也并不会影响张贵生对科研的坚持和热爱,反而带给他更多前进的动力。

“科研是在进行创新,过程中遭遇挫折是必然的。但科研上的挫折可以使研究者排除错误的东西,进一步思考和改进,最终走向成功。”即使张贵生之前有些项目取得的成果和预期目标并不相符,但他并不认为这是失败,这些意外的结果可能比预期结果更有科学价值。即使一些不理想的结果也可以当作一种参考和积累并继续努力。“如果我没研究出来那就继续找办法,一步一步地进行。”正是张贵生这种对待科研脚踏实地、乐观向上的态度,才令他在研究领域取得诸多成就。

张贵生在其研究领域严谨认真、潜心科研,他已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支持的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验收成绩优秀并获得滚动资助。并在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获授美国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各1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15项。此外,他还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和河南省劳动模范等众多个人荣誉。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非易事,而张贵生在读博之前便已完成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定要有创新思维,需要在研究领域的前沿中找到急需解决的创新性科学问题,并针对该科学问题制定完整的解决方案。”张贵生在科研中不断反思并总结经验,“一个课题完成之后,就会发现更进一步的前沿性科学问题,之后便可以根据已有研究基础选择新的科学问题去申请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张贵生在项目结束后并不会懈怠,而是继续努力去申请并开展新的课题研究。



如切如磋见繁花 以爱渡人育英才

张贵生对于科研的认真严谨也延续到了日常对学生的教育方面,张贵生学生万雅蒙回忆起他们师生间相处的日常,颇有所感:“张老师对待科研与治学的态度可以说是极其严谨的,面对我们的问题和日常科研从来都不会敷衍了事。”每当学生来汇报遇到的问题时,他都会耐心解决。即使自己也不确定时,他总会带领着学生与一起在文献中寻找答案。在日常的教学之中,张贵生也常常叮嘱学生们:多多阅读专业文献!在反复从泛读到精读文献的过程中,张贵生引导着学生们汲取着前人严谨专业的科研知识,不断完善着自我。

而张贵生对学生们最大的要求就是认真细心、坚持不懈,对每一项实验与任务都要严格把握。他常常告诉学生,不能在科研项目上“不拘小节”,一定要“斤斤计较”。哪怕是失败的实验也要抽丝剥茧,分析问题所在。“张老师有跑步的习惯,不管风雨,只要有时间就雷打不动地去操场上运动。这样的毅力也被老师运用在了日常之中再传承给我们,教会了我们无论失败多少次也永不言弃,坚定前行。”千叮咛万嘱咐中,张贵生的学生们谨遵师嘱,将细心认真、坚持守恒刻进科研的每一细节中去。

“日常阅读和每周交流经验的例会是大家的必经流程,但张老师对待我们每个学生具体教导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万雅蒙补充道。在张贵生看来,每个学生都是性格各异的璞玉,需要加以不同的“打磨”之法,才能展露出自己真正的光辉。在学生刚踏入师门时,张贵生总是会和学生谈谈心、唠唠家常:“你平日里的性格是开朗还是内向一点?喜欢和人聊天交流吗……”在一句句亲切而平和的交谈中,张贵生将学生的性格、情况全然了解到位,因材施教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培养道路,保证让学生不走岔路、少走弯路。

在教育治学上严格认真的张贵生私下却是与学生们相处融洽、大方慷慨的好友,他常常在办公室备下水果、零食,为空着肚子实验研究的学生们补充能量,疫情下学生们不太方便外出,张贵生也会带来烧鸡、卤味来给大家解解馋。张贵生笑着说道:“我的办公室里有个小冰箱,常常会在里面放一些水果、饮料、冰糕给孩子们,他们都有办公室的钥匙,想吃就可以去拿。”有时“物资”空缺,学生们也会熟稔地打电话给张贵生“求助”:“老师!没有雪糕啦。”冰箱里一次次填满的不仅仅是可口的零食,更是张贵生对于学生们的深深疼爱之情。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张贵生数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立德树人,细心、认真、亲切、坚持……这些美好品质在张贵生的数几十年的治学生涯中,被他贯彻到日常相处的点点滴滴中去,润物细无声般地传承给了一代代学生,以爱为灯,不断为他们点亮着前行的道路。



人物简介:

张贵生,1965年生,男,汉族,河南林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betway官方app 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现兼任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河南省化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化学与生物科技发展联盟副理事长等职务。主要从事含糖药物的新药设计与合成,有机合成及绿色合成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曾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承担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和固定资助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在J. Am. Chem. Soc., Chem. Science, ACS Catal., Nature Commun.,Green Chem., Adv. Synth. Catal., J. Med. Chem., Org. Lett., Chem. Commun., J. Org. Chem.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10余篇,SCI他引2000次。获授美国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各1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15项。

(化学化工学院 汤润民大学生记者团蒋玉炜李昕颖王心语/文)


返回 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