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全国一流研究基地的设想

发布时间: 2010-10-29     访问次数: 464

  全国一流研究基地的建设,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整合资源,以项目建设带动基地建设,以人才培养带动基地发展为原则,通过制定长短期规划,分阶段完成预定目标,使中心成为集科研、教学、培训、咨询、交流、合作多功能为一体的全国一流的研究基地与服务平台。

  一、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

  1.整合研究资源,明晰研究定位

  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拘地域、流派的限制,积极创造条件吸收本学科领域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来中心工作,并通过多方整合研究资源,组建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科研团队。在广泛吸引人才加入中心的同时,要建立知识创新机制,注意人才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优化知识体系,并以优势学科为依托,不断明晰建设思路,完善发展方案,凝练研究领域,明确主攻方向,形成研究合力,开展重点攻关,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协调发展。

  2.突出研究特色,产出重大成果

  中心将紧紧围绕“青少年社会问题青少年发展问题青少年理论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四个研究方向,对当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学理探索。在取得理论突破的同时,致力于应用研究,并提供对策、咨询服务,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此外,应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加大科研奖励力度,鼓励重大研究成果的产出,支持中心科研人员在本学科领域最具学术影响力的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3.借助方向凝练,促进学科发展

  为使中心的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心既要依托betway官方app 的优质资源开展研究工作,同时也要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尤其是要结合自身研究的学科属性,通过凝聚方向、汇集队伍、团队协作、集体攻关,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专业奠定人才和成果基础,促进相关学科提升档次与水平,为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申报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位点建设和人才培养

  1.立足中心实际,创新机制理念

  以中心的研究特色为基础,学位点建设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注重学位点申报,更要注重学位点建设。同时使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规模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学位点建设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通过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来切实推进学位点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大博士点的申报工作,力争尽快成为博士培养单位,并发展成为一流的博士人才培养基地。

  2.多种措施并举,培养实用人才

  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通过多种措施的制定,精心培养出一批学术成果突出,学风优良的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并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学位点为依托,加大硕士培养力度。与国内外相同和相近的学术机构联合,与社会各界合作,举办各种类型的短训班、讲习班,使中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青少年问题研究和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同时结合社会实际需求,提高中心培养人才的社会服务效能。

  三、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

  1.开展对外交流,提升学术声誉

  通过派出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进行访问、进修学习、合作研究,通过邀请国内外青少年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到中心讲学、访问、科学研究,通过与全国各青少年研究机构建立长期性友好合作共建性关系,并就青少年教育研究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联合攻关,通过每年举办国际性、全国性或全省性学术会议,获取前沿理论,开阔研究视野,取得突破性成果,提高中心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使中心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誉。

  2.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社会现实

  建立内容丰富、全面的中心网站,创设青少年问题研究学术刊物,通过快捷的信息交流,有效促进中心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中心的科研实力和学术优势,积极开展咨询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以解决实践当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从而服务于青少年事业。并为有关机构制定青少年政策、法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使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

  四、解放思想和体制改革

  1.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全国一流的研究基地的建设,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学术研究上,不仅要鼓励中心科研人员加强自我的学术积累,更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同时,又要打破常规,克服浮躁之风,踏踏实实地攀登学术高峰;在管理体制上,以人为本,唯才是举,重视人才吸纳,不拘地域、派别的限制;在奖励分配上,以公正为原则,以调动中心人员科研积极性为目的,加大奖励分配力度,等等。

  2.设置关键岗位,实施研究方向首席负责制

  建立学科带头人和研究方向首席负责制,给予研究设备和经费支持。设立中心主任一名,副主任3名,负责4个研究方向的科研、教学等工作。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集科研、教学、咨询服务为一体的运行机制。

  3.完善管理机制,营造宽松和谐学术环境

  建立课题组研究人员聘任制,完善专兼职人员聘任制度和课题招标、经费管理、图书资料、设备管理、学术委员会议制、业绩考核等内部管理制度,积极为研究人员营造宽松、进取的学术研究环境,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教学与科研积极性,努力为他们在仪器设备、学术资料、科研时间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提供各种方便条件和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