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发展状况报告

时间:2012-05-31浏览:551设置

2011年11月28日上午,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报告是从农民出发,研究农民眼中的国家和社会以及农民的政治参与。
全文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农民的心声和心态;二是农民的政治参与。前者又分为六个子报告:农民眼中的贫富差距、农民眼中的尊严、农民眼中的基层干部、农民眼中的惠农政策、农民眼中的“十二五”规划、农民眼中的未来。通过调查农民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看法和农民的政治参与,课题组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一、基本的判断
1、当前农民的心态较为健康理性。
农民理性看待“贫富差距”。调查显示,虽然农民对贫富差距感受颇深,仅在农村内部,就有高达41.2%的农民认为本村的贫富差距“明显”。但是大多数农民把产生贫富差距的原因归咎于自身能力及努力程度。56%的农民认为能力差异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41.3%的农民认为缩小贫富差距主要依靠自身努力。
农民暂时鲜有“仇富心理”。73.3%的农民认为贫富差距会影响社会交往,66.2%的人在与富人交往时会有自卑心理。但就整体来看,农民基本不存在“仇富心理”。80.4%的农户面对通过正当渠道致富的富人时,表示羡慕和尊敬,仅有4.9%的农民出现了鄙视、嫉妒以及不与往来等消极情绪和做法。
农民对未来比较乐观。调查数据显示,农民表示对国家发展很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比例之和达到89.7%,对建成法治社会表示很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比例之和达到71.7%。当然也要注意到,相对于对国家发展的信心而言,农民对法治社会的信心相对较低。
2、农民对国家大事选择性关注。
农民对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国家大事最感兴趣。调查显示,75.8%的农民关心国家大事,其中最关注国家惠农政策。目前从政策落实情况来看,78.4%的农民认可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从满意度来看,农民对生产保障类政策、生活保障类政策、基础设施类政策、经济保障类政策的满意度分别为57.2%、66.6%、50%、25%。可见,受访者对生活保障类政策满意度最高。
农民对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的国家大事不太关注。如农民对“十二五”规划的认知方面,仅有50.8%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而在听说过“十二五”规划的受访者中,只有5.5%的受访者对“十二五”规划的内容表示“非常了解”。可见,目前农民对国家的宏观政策知晓度与了解度都还较低。
3、农民的政治参与度有待提高。
纵向比较得知农民对乡镇的政治参与度最低。在对村、乡、国家三级政治参与的纵向比较上,农民参加村委会选举的投票率为78.6%,参加村民会议的比例为53.7%;在乡镇政治的知晓度上,农民知道乡镇委书记的比例为41.3%,知道乡镇长的比例为42.6%;在国家参与上,农民对国家大事的关心率为75.8%。综合来看,农民对国家大事和政策最感兴趣,村庄次之,对乡镇的关心、关注度最低。
横向比较得知农民对村民选举参与度最高。农民在参加村委会投票、参加村民会议、在村民会议上提意见或建议、参加民主监督的比例依次是78.6%、53.7%、30.1%、28.1%,可见农民参加村委会投票的比例最高,决策和监督参与比较少。在农民对国家政治参与上也反映出了其参与深度有所欠缺的问题,75.8%的农民关心国家大事,但仅有34.6%的农民表示会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综上,从农民对国家政治和村庄政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来看,农民参与的比例高,但提建议的比例较低,参与深度有所欠缺。
二、发展趋势
农民的心态可能发生变化。尽管农民对于贫富差距的态度较为理性,且暂时很少有“仇富心理”,但调查数据显示,47.1%的农民认为今后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拉大,32.5%的农民认为贫富差距不合理,且有37.7%的农民认为缩小贫富差距应靠政府调节。同时,调查发现农户经济条件越差,认为贫富差距越不合理。因此,如果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低收入农民对社会公平的不满程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农民的尊严感可能下降。调查表明,农民表示在就医、工作、购物、就餐、乘车、住旅馆、与政府官员交往、与有钱人交往时受到了尊重的占比分别为4.7%、6.0%、10.9%、9.3%、7.2%、6.8%、3.7%、2.5%。与之相应,上述场合中农民表示受歧视的比例分别为21.2%、19.4%、16.8%、15.9%、9.9%、7.9%、35.2%、34.5%。可以预测,随着农村“流动性”增强和农民社会化程度加深,农民的尊严感可能出现下降趋势。
乡镇干部有疏远群众的趋势。关于农民对基层干部的认知度方面,调查发现农民对乡镇干部的知晓率较低,只有41.3%和42.7%的农民知道本乡镇的党委书记和镇长。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一半的农民认识乡镇主要领导。就工作满意度来看,农民对村干部工作的满意度为57.8%,对县乡干部工作满意的农民比例为43.9%。
三、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青年人政治参与度低,老年人政治参与度较高。这与世界上年轻人政治参与意愿高于老年人的情况相悖。30岁以下、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的农民参与投票率依次是57.3%、78.3%、80.1%、81.3%、78.9%,参加村民会议的比例依次是50.9%、53.1%、53.8%、55.1%、53.9%,在村民会议上提出过意见或建议的比例依次是22.4%、29.6%、30.7%、31.5%、29.1%,对村务、财务、政务进行过监督的比例依次是19.8%、26.2%、29.5%、29.9%、26.3%。30岁以下的农民参加投票、参加村民会议、提建议、对村务监督的比例均最低,与此相反,60岁以上老年人有着较高的政治参与度。
务工群体政治参与度最低。在村民会议上,职业为务农、务工、做生意、老师、其他的农民提出过意见或建议的比例依次是29.7%、24.2%、38.6%、41.0%、40.4%;对乡镇委书记的知晓率依次是39.9%、37.0%、58.9%、69.7%、50.2%;对乡镇长的知晓率依次是41.2%、38.1%、56.8%、68.4%、56.5%;对国家大事的关心率依次是77.3%、72.1%、88.4%、94.5%、81.3%。无论是在村庄的政治参与上、乡镇政治的知晓上,还是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上,作为与外界接触较多,在农村拥有较高收入的务工群体,其政治参与的比例却都是各种职业中最低的,并且比务农群体的参与度还要低,这与常理相悖。
经济发展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其农民的政治参与度反而最高。一般地,经济条件制约政治参与,经济条件越好,政治参与度越高。但是在调查中却发现了一对微妙的关系,即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其农民的政治参与度却相对较高。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参加村民会议的比重依次为50.9%、48.4%、61.2%,在村民会议上提出建议的比重依次为31.0%、23.9%、34.2%,对国家政策提意见的比重依次是32.6%、32.7%、41.7%。由此可见,西部地区的农民的村民会议出席率、提建议比率、对乡镇干部知晓率均是最高。
本项调查是依托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建立的“中国农村调查平台”进行的。该平台对原有的田野调查进行整合和提升,于2008年正式实施,现已建成有5000多农户、289个村庄、100个乡镇和50个县(市)构成的立体调查网络。每年均有200多个调查员参与调查,调查时间将持续10年、20年、30年,以至更长。通过客观、准确和持续的调查,已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提交了多份调查咨询报告,并得到了决策部门重视。
返回 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