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种植结构调整,你都了解吗?

时间:2016-04-08浏览:535设置

昨天上午,农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玉米结构和生猪生产形势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概括一下重点,就是解释了为何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同时解释了后期生猪价格不会暴涨。但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玉米目标价格到底是多少?什么时间会出台?农业部并没有正面回答,看来我们还要等一段时间。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玉米结构调整毫无疑问是一个重点。各地调减的玉米种植面积,该种啥来替代,咱们前面一段时间已经说了不少了,今天就不再聊具体的品种了,聊一聊这些年我们经历过的几轮“种植结构调整”。

第一轮:压粮扩经

这一轮种植结构调整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是家庭联产承包之后粮食连年增产,出现了相对过剩,但是棉油糖、果菜茶等非粮食产品是短缺的,当时信号非常明确——压粮扩经。

第二轮:发展“三高”农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普遍提高,1991年出现了南方早籼稻为主的“卖粮难”的现象,但是优质农产品价格高、销路好,这轮结构调整的重点就是发展“三高”农业,即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

第三轮:粮食种植面积减幅最大

上世纪90年代末,粮食产量创造历史新高之后,1998年达到了10246亿斤,粮食产量有三年超过了1万亿斤,“卖粮难”再次出现。国家实施的是战略性结构调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的面积大幅度调减。1998年到2003年,这5年粮食面积减了2.2亿亩,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面积减幅最大的一次,也是影响最深的一次。

第四轮:重点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第四轮,也就是目前这一轮结构调整。这一轮结构调整的目标就是做到“两保、三稳、两协调”。“两保”就是保口粮、保谷物;“三稳”就是稳定棉花的自给率、稳定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稳定糖料的自给率;“两协调”就是蔬菜生产和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目前粮食总量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从三大主粮看,稻谷是平衡有余,小麦是基本平衡,玉米是阶段性的供大于求,因此,这一轮结构调整的重点,在品质上,在稳定稻谷、小麦口粮品种面积的同时,重点是优化稻谷和小麦的品质结构,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数量上,重点是调减非优势区的玉米面积。

怎样才能让农民愿意调、调得动、稳得住?农业部表示,今年整合了35亿元的资金,重点支持玉米的结构调整。目的是让农民改种青贮玉米也好、改种大豆也好、该种马铃薯也好,改种饲草也好,使农民种植这些作物的收益与过去种籽粒玉米的收益基本相当。



返回 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