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县建设何处着力?

时间:2016-05-23浏览:73设置

生态县建设何处着力?


当前,各地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农村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环境质量有所提升。但是一些地方在生态县建设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笔者通过对湖南省汝城、炎陵、攸县、平江4个县调研考察,对生态县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生态县建设的主要举措

  笔者考察的4个县在生态建设过程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方向。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突出规划的先导作用。如汝城县投入规划设计经费6000多万元,高起点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乡镇体系规划、村庄布局规划,编制电力、燃气、绿化等13个专项规划,县城控规覆盖率达65%。

  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生态经济。此次考察的4个县分别与粤、赣、鄂交界,县域特色分明,相同之处是始终以发展生态经济为导向,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如炎陵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炎帝陵为重点的祭祖游、红军标语博物馆为主的红色游、神农谷为中心的生态游快速崛起,以炎陵黄桃、红茶、白鹅、山茶油等为特色的农业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新材料、纺织和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已加速形成。

  深化城乡同治,力推生态建设。为解决农村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垃圾处理,攸县开展“洁净攸县”大行动。推行分区包干、分散处理、分级投入、分期考核的“四分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健全工作机构,严明考核督查。笔者考察的4个县都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机构大都设在政府办。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县长兼任,政府办主任、环保局长兼任副主任。并从乡镇或部门抽调专人3人~5人组成办公室工作协调小组,工作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每年保证不少于40万元的专项工作经费。

  生态县创建面临的挑战

  随着生态县创建工作的推进,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以笔者所在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为例,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先后投入运行。县城设置了两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在与贵州交界的鱼市镇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加大了对大气环境、水质环境的监管力度。但是生态创建也面临诸多挑战,具体表现在:

  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一些地方仍需大力发展经济。如与新晃县毗邻的贵州省大龙省级经济开发区地处新晃县舞水河上游,2002年以来开发区不断扩展壮大,先后兴建了大龙火力发电厂、锰业、电解锰厂等一批高排放企业,给新晃造成的环境压力日渐增大。

  环保投入有待加大。环保工作从城市延展到农村,从工业企业延展到农业,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很多地方垃圾转运和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固定垃圾收集点设置难以到位,乡镇没有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设施。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大量的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否则将制约生态创建进程。

  群众环境需求日益提升。近年来人民群众已从求生存转为求生态,从盼温饱上升到盼环保,对干净水质、绿色食品、清新空气等生态产品的需求更为迫切,对环保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推进生态县建设的建议

  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对进一步推进生态县建设有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责任。生态县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部门、乡镇通力配合。生态县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除了县政府成立的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之外,各部门乡镇也要成立生态创建工作机构,有分管领导,由专人负责,理顺生态县创建工作机制,围绕指标的达成开展工作。

  二是重视规划配套,推进城乡共治。很多地方尚未启动环境规划编制工作,制约乡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议参照炎陵、攸县等县的做法,县政府出资将未做规划的乡镇一次性编制完成环境规划。持续推进城乡同治,进一步加快乡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城乡环境整治成果。同时,整合水务、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相关项目资金,全方位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要突出园区平台建设,狠抓招商引资,抓好产业承接。建议加大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的投入,增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环保投资,财政预算中列支生态县建设专项资金和以奖代补资金。鼓励支持开展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品种的认证。

  四是细化考核,加强宣传。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实行3个月一调度、半年一督查的机制。跟进生态县创建工作进度,把生态县建设作为评价和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形成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台、网站、手机报等媒体宣传生态创建的意义及取得的创建成果,提高全民的争创意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关心创建、支持创建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环保局


返回 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