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解读十九大报告“三农”热点

时间:2017-10-25浏览:513设置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同时,首度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为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勾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

  昨天(23日),记者专访到十九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对此进行权威解读。

  在代表驻地见到李伟的时候,他手里正拿着十九大报告在研究。对于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他言简意赅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要抓住三个字——人、地、钱。

李伟:从“人”来看,就是要在继续推动农业人口转移进城、降低乡村人口占比的同时,注重解决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引导部分农民、农民工返乡;引导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引导在城市长大的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创业,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李伟认为,这就是从“地”的角度,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李伟:从“地”来看,就是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对农用地而言,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跟实现强国目标的时间点相契合,既给农民吃了定心丸,又给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再研究新的土地政策留出空间。对宅基地经营性和公益性的集体建设用地而言,要从长远考虑,根据未来乡村振兴的需要,逐步盘活,用出效益来。

  而“钱”,就是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使之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相适应。

李伟:从“钱”来看就是要广辟来源,多措并举,按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配置公共资源优先向“三农”倾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停在口头上,要贯穿于乡村规划制定的过程中,贯穿于有关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把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到农村,加强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的振兴。

  五年来,脱贫攻坚成为举国上下最受瞩目的重大工程之一,也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到4%以下。

  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此李伟表示,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要继续走下去。

李伟:要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强化党政一把手负责的责任制,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无论是贫困地区还是发达地区,无论是扶贫的专业部门还是各机关单位,都有责任和义务。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很多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本高、难度大、见效慢,一些已经脱贫的地区基础也比较薄弱。李伟表示,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注重提高脱贫的质量。

李伟:经过几年来的扶持,部分建档贫困户、贫困村甚至贫困县将陆续脱贫,对他们不能一扶了之,而是要“扶上马,送一程”,继续实施现行的扶持政策,把脱贫的基础搞扎实,对剩下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要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尤其是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千万不要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导致最后出来的数字水分很大。有的地方可能到2020年脱贫了,但是有些老百姓、农民还是生活在贫困之中,这种情况在扶贫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攻克深度贫困这一“坚中之坚”。李伟认为,提高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是根本之策、长远之计。

李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如果集中大量的资源,实际上是可以实现收入和生活水平维度的脱贫目标。但是从长远持续的发展来看,这不能一蹴而就。人的观念在改变,能力提高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的改善也需要较长的过程。这样就要考虑这个地区长远的持续的发展。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才是高质量的脱贫。



来源:央广网2017-10-24 记者刘璐


返回 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