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调查产粮大县:农业成本高企有待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

时间:2018-11-08浏览:478设置

田间地头细算增收账


核心阅读

农业筋骨更强健,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农民减产不减收

多措并举降成本,技术创新做减法,结构调整做加法

深挖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产业融合,寻找利润新增长点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目前秋粮主产区丰收已成定局,预计今年全年粮食产量又将突破1.2万亿斤,广大农民又迎来丰收年。今年一些地方遭遇洪涝灾害,庄稼受到什么影响?农资价格看涨,农民收入如何?本报记者分别深入黑龙江和湖北产粮大县,在田间地头和农民话丰收,算细账。

收成咋样?

农业基本告别看天吃饭,农民减产不减收

秋风轻拂,稻浪翻滚。在湖北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道港湾村,一垄垄金黄的水稻长势喜人,即将进入收割时节。

  “夏伏天里遭遇了长时间高温热害,中稻平均减产20%。多亏买了保险,能挽回部分损失。晚稻长得不错,预计有个好收成。”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丹说。

  为水稻操碎心的,还有黑龙江海林市新安朝鲜族镇永乐村村民张强。今年7月,黑龙江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张强种了900亩水稻,“洪涝和高温并存,对水稻影响不小,一亩地约减产100多斤。若不是及时补救,减产可能更厉害。” 截至目前,海林市90.4%的水稻、21.5%的玉米已经收割。

  “农田水利日益完善,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大幅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我国农业生产基本告别了看天吃饭状况,为粮食丰收奠定坚实的保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茂松介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早稻产量为2859万吨,比2017年减产128万吨,下降4.3%。早稻播种面积减少有自然灾害影响,也是农民主动调整种植结构的结果。据介绍,我国粮食生产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面总体良好。

  采访中发现,尽管一些地区粮食一定程度减产,但农民收益并未受太大影响。

  张强增收的秘密在蟹稻共作。近些年新安镇发展稻蟹共生,一块田两份收入。张强说:“今年我种了100亩蟹稻,一斤能比普通水稻多卖1元多,螃蟹上市每斤能卖100元左右,附近一些村镇都来取经学习。”

  胡丹同样采取稻油连作、稻鸭共生等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提升稻米附加值。“以稻鸭共生为例,鸭子觅食嬉戏,可为水稻田除草、控虫、松土,基本上不用化肥农药。中稻亩产提升到1400斤左右,有机稻米价格高达每斤6元,每亩纯收入有3000多元,比普通稻米赚钱多了。”

  武汉市农委数据显示,种植结构在优化,水稻种植面积220.7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再生稻种植面积12万亩,较去年增加1万亩;稻虾、稻鱼共生面积达到12万亩,较去年增加近2万亩。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减产不减收,说明农业产业的筋骨更强健了,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一方面,各地政府部门提供各项补贴,推广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兜好底;另一方面,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涌现,立足资源禀赋,调整种植结构,深挖特色,既有优质大田作物,又有小而精的特色产品,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成本咋降?

大田引进新技术,社会化服务降成本

近些年,农资价格看涨,种地成本居高,农业生产如何降成本?

  “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挤压,一亩普通稻米刨去人工、机械、种子、农药化肥等费用,纯收入只有300多元,按老办法种地肯定是不行的。”胡丹说。

  张强从兜里掏出了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项支出:一公顷水稻田秋翻地700元、整地600元、化肥1500元、农药1500元、人工1400元、土地流转费用11000元……

  “粗粗一算,每公顷成本要20850元。而且成本每年都在涨,不找新路,很难增收。”张强坦言。

  除了大田作物,一些从事特色经济作物的新型经营主体,也在降成本上遇到新烦恼。

  武汉市东西湖区辛安渡农场友吉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主打“药食两用”概念,流转1100亩土地,种植瓜蒌、紫玉淮山等特色中草药。合作社理事长范海燕介绍,中草药田间管理繁琐,农忙期间需要雇用大量劳动力,人工成本较高。忙的时候,合作社得雇150人以上,每人每天的费用在100—120元。

  海林市海林镇模范村的村民谢建伟,有213栋猴头菇大棚。“近些年,猴头菇价格有波动,但整体呈上涨趋势。去年一斤鲜猴头菇的价格在40元左右,今年价格预计达42元左右。”

  “年年增收压力不小。” 谢建伟说,材料、前期培育和人工等费用加起来,一斤猴头菇成本在20—22元,另外合作社每年要支付约40万元的土地流转费用,算下来利润很薄。

农业成本高企,农民咋应对?郑风田介绍,农资农机、劳动力和土地等是降成本的着力点。通过科技创新,降低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比如测土配方施肥可降低肥料用量。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服务,降低田间管理的成本。政府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防止土地流转价格过高。

  “农业是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生产成本是难以避免的,不仅要做减法,更要做加法,增加农业经营者的获得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更精准的帮扶措施。”郑风田说。

  据介绍,武汉市创新推出“惠农贷”“涉农保证保险贷款”等产品,为进入武汉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目录的经营者提供服务。今年胡丹获得了480多万元贷款,缓解了资金周转难题。

后劲哪来?

促进产业融合,让农业成为有竞争力的产业

10多年前,学习财会专业的胡丹放弃城市稳定的工作,决定回乡种地,遭到亲朋好友的质疑:“种地累死累活赚不了钱,为啥要回来?”

  胡丹有自己的想法:“种地不仅仅要付出汗水,更要注入现代理念、管理和技术,农业是一片蓝海,要大胆探索,更要埋头深耕。”她发展稻米规模化种植,开办加工厂,目前流转土地2万多亩,年加工、销售粮食7万多吨,带动了218户农民,成为远近闻名的稻米种植能手。

  “持续增收根本动力来源于有竞争力的农业。”郑风田说,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深挖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产业融合,寻找利润新增长点。特别要和普通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抱团闯市场。

  谢建伟的猴头菇合作社展示厅的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精深加工品。“合作社引进加工设备,生产挂面、养胃粉等产品,目前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占30%以上。”

  胡丹正谋划向第三产业进军。港湾村毗邻国家5A级风景区黄陂木兰山,人气火爆。胡丹的合作社已建成万亩油茶花、黄金稻观光景点。“花海、稻田和谐融入风景区,游客来此可采可吃可玩,合作社吃上旅游饭。”胡丹说。

  武汉市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共享农庄,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截至9月中旬,共吸纳社会资金超200亿元,农村闲置农房租金收入达1.71亿元。

  在生产端上做文章,更要在销售端上下力气。线上线下结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安镇党委书记范全洲介绍,镇里共发展水稻6万多亩,特色水稻5000亩左右。为了让好水稻卖上好身价,镇里积极寻求知名厂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

  范海燕介绍,瓜蒌加工而成的瓜子是颇受欢迎的休闲食品,合作社通过自营店和网络平台,让产品走上更多居民餐桌,一亩瓜蒌利润可过万元,预计今年合作社净利润比去年要高60万元,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

  “农民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经营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农民持续增收,需要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增品质、创品牌,提升农业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郑风田说。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04日 10 版)转载自中国农业生产托管

返回 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