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学时数: 18 学分: 1 适用专业:所有本科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标。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依据,结合当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从而顺利地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就业市场及其运行机制,理解我国就业制度的历史沿革和现行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就业技巧、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就业手续的办理程序。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就业制度演变与现行政策法规(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为理论讲述。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并且了解掌握现行的就业政策与相关法规。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就业制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现行就业政策及相关法规、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就业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 计划分配与统包分配阶段
• 切块计划与供需见面阶段
• 双向选择与自主择业阶段
第二节 现行就业政策及相关法规( 1学时)
• 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政策
• 不同类别毕业生的具体就业政策
• 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三节 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 1学时)
• 毕业生的权利和义务
• 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4.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毕业生掌握现行的政策法规,增强法制意识,从而尽到应尽的义务,享受应得的权利。
第二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就业形势、就业环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节 就业形势及其影响因素 (1学时)
• 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与就业工作的关系
• 政治形势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 经济形势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 教育形势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第二节 就业环境及其影响(0.5学时)
• 就业环境的特点
• 政策环境因素
• 社会环境因素
• 学校工作因素
• 毕业生因素
第三节 就业形势及就业环境的发展趋势(0.5学时)
•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择业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 就业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 就业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素质和观念的竞争
4.小结: 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环境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使广大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章 毕业生就业市场(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毕业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劳动力市场的类型、就业市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就业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节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内涵特征和运行原则(0.5学时)
• 劳动力市场及其分类
• 毕业生就业市场
第二节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功能和作用(1学时)
•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功能
•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作用
•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运行原则
第三节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与完善(0.5学时)
•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4.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毕业生认识到毕业生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其顺利就业。
第四章 职业分类与择业(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职业及其分类,了解现代职业发展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职业、职业分类、职业生涯规划
3.教学重点和难点: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综合评价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分类(0.5学时)
• 职业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 职业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 现代职业的种类
第二节 职业发展与选择(0.5学时)
• 职业的发展趋势
• 适应职业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
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综合评价(1学时)
•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 个性特征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
第四节 职业培训及其测评
• 职业培训的含义及意义
• 职业培训的内容
• 职业培训的测评
4.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到掌握适应现代职业发展所学的知识,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初步规划。
第五章 择业观、心理准备与就业(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择业观、择业取向、就业心理的特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就业心理的准备与调适、择业观的时代特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一节 择业观及其影响因素
• 择业观的含义
• 择业观的影响因素和时代特征
• 当前毕业生的择业取向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学时)
• 报效祖国、责无旁贷
• 先就业后择业
• 到基层艰苦创业
• 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 勇于面对竞争,完善自身素质
• 扬长避短,审时度势
第三节 择业观的基本原则
• 服从社会需要原则
• 面向基层原则
• 有利潜能发挥原则
•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原则
• 及时就业原则
第四节 就业心理分析
• 就业心理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 就业心理现状及就业心理的因素
第五节 就业心理的准备与调试(1学时)
• 就业心理的准备
• 就业心理的调适
4.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自觉加强就业心理的准备,努力增强就业心理的调适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顺利就业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第六章 素质培养与就业(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引导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努力培养自身出色的综合素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政治思想素质、三德、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道德素质、能力素质
第一节 政治思想素质与就业( 0.5学时)
• 政治思想素质的内涵
•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政治思想素质的要求
第二节 道德素质与就业(0.5学时)
一、“三德”的内涵
二、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三节 知识素质与就业(0.5学时)
• 知识素质的内涵
• 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四节 能力素质与就业(0.5学时)
• 能力素质的内涵
• 用人单位的要求
4.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综合素质对就业的重大意义,从而重视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第七章 就业信息与就业渠道(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合法的就业渠道获取和处理各种就业信息的方法,从而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市场化就业渠道、就业信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市场化和非市场化就业渠道,就业信息的搜集与处理
第一节 市场化就业渠道(0.5学时)
• 供需双向选择洽谈会
• 网络就业招聘
第二节 非市场化就业渠道(0.5学时)
• 指令性计划
• 学校推荐
• 个人联系
• 中介机构介绍
• 自主创业
• 考取国家公务员
• 继续深造
第三节 就业信息的来源与收集(0.5学时)
• 就业信息的来源
• 就业信息的收集
第四节 就业信息的处理与利用(0.5学时)
• 就业信息的处理
• 就业信息的利用
4.小结: 本章主要讲授就业渠道和就业信息,对学生择业就业是极其重要的。
第八章 就业技巧(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的基本技巧。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人际沟通、面试、笔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自荐、如何面试、如何网上求职
第一节 沟通的技巧(0.5学时)
• 人际沟通的概念
• 沟通的方式
• 沟通的艺术
第二节 自荐材料的书写技巧(0.5学时)
• 自荐信的作用
• 自荐信的书写技巧
第三节 求职技巧(1学时)
• 参加面试的技巧
• 笔试的技巧
• 网络择业的技巧
4.小结: 本章着重就毕业生如何与用人单位有效沟通,如何自荐、参加面试和笔试等作了介绍,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第九章 就业手续的办理程序(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就业手续的办理程序。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人事代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就业协议签订程序、特殊情况的处理、人事代理
第一节 择业签约程序(0.5学时)
• 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
• 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订程序
第二节 离校前的相关工作和报道手续的办理(0.5学时)
• 认真做好毕业生鉴定工作
• 认真填写《毕业生登记表》,办理离校手续
• 办理和领取《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 特殊情况的处理
• 报到手续
• 户籍关系得迁移
• 档案的转移
第三节 遗留问题的处理(0.5学时)
一、《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改签手续
二、有效证件丢失后的补办程序
第四节 人事代理(0.5学时)
• 人事代理和人事代理机构
• 人事代理的服务内容
• 人事代理的程序及享受的相关待遇
• 人事代理应注意的事项
4.小结: 本章全面介绍了就业手续办理的相关手续,对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意义重大。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大学毕业生从理论学习转向社会实践的桥梁。
六、教学时数分配
《就业指导》 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 18 学分: 1
章次 |
各章标题名称 |
讲授 学时 |
实验(实践) 学时 |
辅导 学时 |
备 注 |
第一章 |
就业制度演变与现行政策法规 |
2 |
|||
第二章 |
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 |
2 |
|||
第三章 |
毕业生就业市场 |
2 |
|||
第四章 |
职业分类与择业 |
2 |
|||
第五章 |
择业观、心理准备与就业 |
2 |
|||
第六章 |
素质培养与就业 |
2 |
|||
第七章 |
就业信息与就业渠道 |
2 |
|||
第八章 |
就业技巧 |
2 |
|||
第九章 |
就业手续的办理程序 |
2 |
七、教材及参考书: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导论》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编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八、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教师讲授,并结合多媒体教学
九、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1.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http://www.gradnet.edu.cn
2.中国人才网http://www.chinatalent.com.cn
3.中国招聘网http://www.365zhaopin.com
制 订:德育教研室
执笔人:孟攀科
审定人:刘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