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管平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7-27浏览次数:408

总学时数: 36 学分:3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完善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指导他们的长远发展。

二、课程性质和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对象是高等院校的全体本科学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完善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指导他们的长远发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讲课内容逻辑清晰、主次分明;

2.语言简明、易懂、生动;

3.课堂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社会实践训练等;

4.讲课态度认真、负责。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大学观(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教学主要为理论讲述。要求学生对大学、大学生、大学阶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基本概念:大学 大学生 大学阶段

基本理论和原理: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3.重点和难点:帮助大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自主学习、正确对待交往、培养健康心理

4.具体内容:

第一节 大学 (0.5学时)

一、大学及大学理念

二、大学是求知学习的殿堂

第二节 大学生 (0.5学时)

一、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三、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第三节 大学阶段 (1学时)

一、适应新的环境

二、学会自主学习

三、正确对待交往

四、培养健康心理

第二章 人生观( 2 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教学主要为理论讲述。人生观问题是人生的根本问题。人在不同的人生观的支配下,会有着不同的人生。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解决“人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等人生观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基本概念: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3.重点和难点:大学生应具有的人生态度

4.具体内容:

第一节 人生目的( 0.5学时)

一、人生目的概述

二、摒弃错误的人生目的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

第二节 人生态度(0.5学时)

一、人生态度概述

二、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三、大学生应具有的人生态度

第三节 人生价值(1学时)

一、人生价值概述

二、人生价值的评价

三、人生价值的选择

四、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第三章 道德观 ( 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帮助大学生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成为社会主义新人。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基本概念: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3.重点和难点: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4.具体内容:

第一节 道德概述(1学时)

一、道德的概念

二、道德的本质

三、道德的特征

四、道德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 1学时)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三、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社会生活三大领域中的道德( 1学时)

一、社会公德

二、职业道德

三、家庭美德

第四节 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1学时)

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继承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三、吸收世界道德文明成果

第四章 理想观(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航标和前进的动力。它像一朵明亮的火花,点燃人们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唤起人们奋发向上的勇气。

本章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科学信念,用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浇灌自己的理想之花,高高扬起生命的风帆,勇敢开辟人生的航程。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基本概念:理想 信念

基本理论和原理:理想和信念对人生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具体内容:

第一节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0.5学时)

一、理想的涵义、特征和类型

二、信念的涵义和特征

三、理想和信念对人生的作用

第二节 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1学时)

一、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三、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

第三节 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 0.5学时)

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实现理想

第五章 文化观(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究竟什么是文化?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大学生如何做先进文化发展的推动者?这是本章所要探讨的基本问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基本概念:文化 先进文化

3.重点和难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特征

4. 具体内容:

第一节 文化及文化观( 0.5学时)

一、文化及其功能

二、文化观及其种类

第二节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1学时)

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

三、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辨证统一

第三节 做先进文化发展的推动者( 0.5学时)

一、先进文化的界定

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特征

三、大学生要做先进文化发展的推动者

第六章 审美观(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类最为普遍的价值,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共同旨趣。本章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美学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积极参加审美实践,塑造完美的人生。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基本概念:美的本质 美的特征 美的形态 审美 审美观

3.重点和难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4. 具体内容:

第一节  审美概述( 0.5学时)

一、美的本质

二、美的特征

三、美的形态

四、审美及其过程

五、美感及其特征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 1学时)

一、审美观及其特点

二、当代大学生审美观的特点

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四、摒弃错误的审美观

第三节 塑造美的人生 ( 0.5学时)

一、认真接受审美教育

二、积极参加审美实践

第七章 法治观(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课堂讲授,要求学生着重掌握法的一般理论,进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基本概念:法 法律文化 法治 法制

基本理论和原理: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重点和难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4.具体内容:

第一节 法的一般理论 ( 1学时)

一、法的概念、本质和特征

二、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法的作用和价值

四、法的分类

五、法律文化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 ( 0.5学 时)

一、法治概述

二、立法与法治

三、执法与法治

四、守法与法治

五、法律监督与法治

第三节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 0.5学 时)

一、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八章 法律观(上)(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介绍宪法、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在一国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首要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对其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帮助大学生了解这两个部门法的基本知识,树立宪法信仰,增强依法行政意识 。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基本概念:宪法 行政法

3.重点和难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4.具体内容:

第一节 宪法 (1学时)

一、宪法基本理论

二、我国的基本制度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五、中国的宪政之路

第二节 行政法 (1学时)

一、行政法的概念

二、行政法律关系

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四、行政行为

五、行政责任

六、行政赔偿

七、行政处罚

八、行政复议

第九章 法律观(中)( 8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介绍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的主要内容。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成员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继承法是调整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帮助大学生了解这三个部门法的基本知识,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基本概念:民法总则 物权法 债法 合同法 人格权法 侵权行为法 婚姻法 继承法

3.重点和难点:民事法律关系;结婚的条件;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4.具体内容:

第一节  民法( 4学时)

一、民法总则

二、物权法

三、债法

四、合同法

五、人格权法

六、侵权行为法

第二节  婚姻法( 2学时)

一、婚姻法概述

二、结婚

三、家庭关系

四、离婚

五、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

第三节 继承法(2学时)

一、继承法概述

二、法定继承、代位继承和转继承

三、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

四、遗产的分割与处理

第十章 法律观(下) (8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介绍劳动法和社会保障制度、刑法、诉讼法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帮助大学生了解这几个部门法的基本知识,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集体、本人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基本概念:劳动法 社会保障制度 刑法 诉讼法

重点和难点:犯罪构成;犯罪形态;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4.具体内容:

第一节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制度( 2学时)

一、劳动法

二、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刑法( 4学时)

一、刑法概述

二、犯罪

三、刑罚

四、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种类

第三节  诉讼法( 2学时)

一、诉讼法概述

二、我国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三、管辖

四、证据及举证责任

五、强制措施

六、诉讼程序

第十一章 修养观(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大学生修养的内容有很多方面,本章着重探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修养。同时,介绍几种最基本的修养方法,供大学生在以后长期的实践中借鉴运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基本概念:修养 内省 慎独

3.重点和难点:对各种修养方法的掌握

4.具体内容:

第一节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0.5学时)

一、道德与法律

二、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

第二节  修养的基本内容( 0.5学时)

一、文化素质修养

二、思想道德修养

三、法治观念修养

第三节 修养的主要方法 ( 1学时)

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三、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四、学习先进人物的优良品质

五、努力做到“内省”和“慎独”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是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习本课程,能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打下基础。

六、教学时数分配

章 次

章 名

讲授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

辅导学时

备注

第一章

大学观

2学时

第二章

人生观

2学时

第三章

道德观

4学时

第四章

理想观

2学时

第五章

文化观

2学时

第六章

审美观

2学时

第七章

法治观

2学时

第八章

法律观(上)

2学时

第九章

法律观(中)

8学时

第十章

法律观(下)

8学时

第十一章

修养观

2学时

合 计

36学时

七、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高中建、王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

1.章武生:《法律基础》,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张琼:《思想道德修养》,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八、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主要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观看影视资料和社会实践。

九、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十、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占 70%,平时作业占30%。

制订:德育教研室

执笔人:王 茝

审定人:刘怀光

返回 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