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雍政同志在共青团学校战线基层试点工作推进会暨2010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2010年1月27日,根据录音整理)
本次会议是在团十六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团十六届三中全会前,党中央书记处专门听取了团中央书记处的工作汇报,对过去一年共青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2010年团的工作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了非常明确、指导性很强的要求。全会上,王兆国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共青团要研究新情况、新趋势、新特点。昨天,大家聆听了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就学校共青团工作所作的重要讲话,他系统地提出了学校战线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对于学校战线团的工作和团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系统的思考和明确的要求。这些都为学校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在学校共青团历史上开创了先河。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省级团委的分管书记、学校部负责同志,还有包括“985”高校在内的100多所高校团委书记以及作为基层试点单位的50所普通中学、5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团委书记,代表了学校共青团的骨干力量。大家分组讨论的汇报发言,对于从团中央的层面来谋划、指导、推进大学、中学、中职共青团的工作都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大家提出来的一些很好的思考和建议,团中央学校部会认真进行研究。我希望本次会议能够真正开成一个深入研究探讨问题,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求真务实、着眼创新的会议。下面,我想重点谈三方面的意见。
一、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要求和评价
学校战线的工作在全团来说,总体上是好的,体现在组织体系相对比较完备,干部队伍相对比较整齐,人员素质相对比较高,活动开展相对比较活跃。但是,与党对共青团的要求相比,与广大青年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我们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于学校共青团组织来说,首先要强调两点:
一是要始终高扬理想主义旗帜。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整个学校战线共青团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一个迅速发展、走向世界舞台前列的13亿人口的大国,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绝大多数人才都会在学校进行初步锻造,然后经过社会的锤炼,进而来支持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这样的历史性责任和重要定位就决定了学校战线工作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理想和精神对于我们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的同志讲,我们工作的条件还需要改善,我们的工作资源还需要加强。这些都是客观的存在,但并不是我们事业不能得到更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早期也根本没有编制、财政拨款、行政级别,但却能够从当年十几个人的地下小党发展到现在七千多万人的执政大党。共青团是一个政治性组织,不是行政机关,最大的力量是来自于思想层面,来自于受其精神感召并真正把弘扬这种精神作为自己人生崇高追求的群体。
二是要始终强调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学校战线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也没有整个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青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如果我们还以不变应万变,还在用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组织架构去面对今天的变化,我们扪心自问能够打赢这一仗吗?学校战线共青团的工作,如果还停留在过去的话,不可能赢得青年、赢得未来。这就是创新的重要性所在。胡锦涛总书记在几年前就要求共青团组织要做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创新、自身建设创新。创新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些文字上或者是活动名称上的变化。创新不应该是表面的,而是要像挖井一样,不断往深处开拓。创新应当成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灵魂。
09年学校战线的工作,昨天陆昊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是推进学校战线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学校基层试点工作经过准备阶段和第一轮推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中期评估中也发现还存在不少问题、困难和挑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学校党政领导理解、支持力度不够;二是部分学校团委对试点工作认识不到位,还停留在例行公事的程度,不能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三是部分学校对重点课题的研究程度不深,有效的推进措施不多,真正深层次的创新成果不多。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强调基层有两层含义:一是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基层工作。抓基层,就是把组织和工作一体抓,有组织没有工作的活跃,又会陷入到一个瘫了治、治了再瘫的循环。团中央学校部要把大家研讨的情况进行细致梳理和深入分析,对下一阶段的推动工作作出有针对性的部署,最终要争取学校战线的基层试点工作在全团走在前列,真正在一些普遍、重要课题上有所突破和创造,为全团提供有益经验。
除了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外,2009年学校战线的其他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不断深化,《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印发实施,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进一步增强,全国、省级、学校三级培养格局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三级共培养大学生骨干近50万人次;二是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显著,截至09年底,共有2292所高校建成见习基地13073个,提供见习岗位293425个,已上岗见习的学生超过13万人;三是建立健全了全国性的学生思想动态收集研判体系,在形势严峻、任务多、压力大的情况下,各级团学组织积极行动、密切配合,较好地完成了维护校园稳定任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四是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开展了大规模的团建基本情况调查,出台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全团举办了3265场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会,各级团组织进一步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和载体,初步形成了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其他的传统工作如挑战杯、“三下乡”社会实践等也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总体来看,学校战线去年的工作书记处是满意的,全团也是认同的。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体学校战线专兼职团干部的共同努力分不开,是大家团结拼搏、努力奋进的结果。借这个机会,我代表书记处再一次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学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正确认识形势和任务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学校共青团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有着很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在一定的历史进程、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在认识本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寻找工作的坐标系和出发点。
(一)从国内形势看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今年正好处于20年的中点上,对学校共青团工作来说,既有机遇,更有挑战。
去年11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七届四中全会,全会研究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深刻阐明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总结了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研究部署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对于团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大家一定要对会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和战略部署进行重点研究和把握。比如全会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那么如何在青年学生中实现?如何以此为指导深化我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重大课题。学校共青团要深入思考如何建设学习型团组织,如何在团的工作中完善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科学方法推动,如何在“四位一体”的建设格局中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参与政治建设、推动文化建设、投身社会建设等等这些根本性问题。党的建设的这些新要求、新部署既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团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任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陆昊同志也一再强调,要充分认识到团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以锐意进取和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自身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通过“党建带团建”,开创组织建设和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争取走在全团的前列。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是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和挑战,全党全国坚定信心、共度时艰,中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强调了今年经济工作“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提出了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会议也提出,当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工作面临许多“两难”问题,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矛盾可能会更加凸显,涉及民生的热点焦点话题引发的讨论争议不断,比如,贫富分化问题是当前对党长期执政最严峻的考验。同时,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是,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量继续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如何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形势是非常紧迫的任务。既要把党领导全国人民应对金融危机所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就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三统一”教育的具体、生动的活教材,也要引导青年学生对可能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和思想准备,尽量避免由于经济波动而导致各种不良思潮、舆论的散播,切实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
(二)从国际形势看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重大事件的出现给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挑战。我想强调三点:
首先,从整个世界格局来看,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发展很重要的亮点和焦点。之所以说是亮点,是因为在去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虽然也受到了强烈冲击,但仍然保持了很高的发展速度,实现了8.7%的增长率,可谓是一枝独秀。联合国在年前刚刚发表了一份报告,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50%,中国将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而说是焦点,是因为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发展带来的不只是掌声,也招来了很多猜疑甚至是敌视的声音。据1月7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新年的头几天,西方媒体上攻击中国“傲慢”的言论十分集中。伊朗核问题、英国毒贩阿克毛被处决、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及中国宣判异议人士几个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被很多西方媒体和政客强行捏在一起,他们的结论就是中国面对西方“越来越强硬”,西方应当“警醒”,并“以硬制硬”。亮点和焦点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我们既享受和平发展的荣耀,也要承担和平发展的责任,既不能被别人棒杀,也不能被别人捧杀。所以,在这种大的世界背景中,我们的工作思路、工作设计和工作布局也要适应这种国际形势的变化,要着重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形势,养成真正的大国心态和开放意识,坚持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减少极端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
其次,以互联网、手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潮流给全人类带来了深刻、深远的影响。互联网、手机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革命性的,不仅使个人的联系、交流、聚集、生活、工作方式产生巨大变化,而且对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动员途径、国家治理方式乃至世界力量格局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考察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每一次巨大进步大概都和路有关,古代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明,促进了那个时代的文明交流融合,也成就了中国汉代的强盛;近代航海大发现,哥伦布、麦哲伦发现的新航路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的公路、铁路、飞机航路,再到网络这一信息高速公路,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和人类生活的面貌。但是必须看到,硬币都有两面,互联网、手机既可以是一种巨大的积极的创造力量,也可以是一种巨大的消极的破坏力量。如果说从当前看,对党长期执政最严峻的考验是社会贫富分化,那么从长远来看,最严峻的考验则是如何应对社会信息化带来的诸如思想多样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意识形态控制力呈弱化趋势、社会民众对政治参与的诉求增长等挑战。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网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近几年,民间主导的网络监督、舆情热点不断,对社会生活和政府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网络正在成为展示世界主要国家和形形色色的主义、思潮及价值观念宣传、交流、碰撞的主要平台,使国际间的意识形态较量更具有短兵相接的特点。应该说,信息化带来的这些挑战也是共青团尤其是以育人为根本目标的学校共青团必须认真、及时应对的。共青团要率先在这个领域,为党做一些探索和尝试。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青年学生是网民的主体,我们的干部队伍总体年轻,对新技术接受理解的程度比较高,我们不率先在这个领域里作出新的探索,那就是我们严重的失职。
再次,全球化的发展要求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世界眼光。全世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趋势不可逆转,只能是不断深化。对中国来说,我们的国家利益已经超越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家利益已经延伸到全球,这是一个大国必然会面临的局面。中国要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大国,就必须培养一大批既懂中国国情、又有世界眼光的优秀人才,不仅要知道中国的事情,还要知道世界的事情。客观地讲,目前能够既熟悉国情、又有世界眼光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我们与别的国家经济交往的经验越来越多,但是与他们进行沟通、对话、谈判的能力还比较稚嫩、比较欠缺。比如气候变化等一些重大、根本问题上我们都需要很好的应对,需要优秀人才的支撑。国家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未来的高端人才绝大多数应该受过高等教育,优秀干部也越来越多来源于高校,因此,学校共青团必须把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作为重要任务。这里的人才培养既指对青年学生的培养,也指对学校团干部队伍的培养。总之,学校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学校共青团干部的成长、学校共青团的人才培养和工作都要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
(三)从共青团工作的实际状况看
我想重点谈谈学校战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团三分之二的团员在学校,但是数量并不必然等于力量。30年前我国占世界人口数量比例比现在高,但是那个时期我们的国际地位高吗?我们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能安于现状、自我陶醉,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我认为当前学校战线工作有“四不够”。一是工作深度不够。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缺乏研究,比如,在思想引领方面,我们经常说要“寓教于乐”,但实际上我们确实搞了很多热热闹闹的文化娱乐活动,学生也很喜欢,可回头细想却是“有乐无教”,并没有很好地渗透我们需要的价值观和思想,因为我们没有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找准具体路径、载体和方法。二是工作普遍性不够。我们做的调查显示,超过20%的人认为团学组织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很小,主要局限在团学干部的圈子。陆昊同志一再强调要重视工作的普遍性和适用性,不能“高端化”、“高龄化”,但是我们的一些工作和活动却搞成“精英俱乐部”,成为少数人经常参与、一些特长生的表演舞台。三是工作创新不够。比如,当代青年学生是网络化一代和独生子女一代的叠加,他们的思想行为和我们这一代有很大的差异,而我们面向他们开展工作的有效办法并不多。团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王兆国同志在讲话中要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一定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青年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群体结构的新变化,深入研究青年思想多样化、需求多样化、兴趣多样化、联系方式多样化的新趋势,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新特点。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四是实质影响力不够。思想内涵、传播方式、传播频率是构成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而我们的一些活动内容肤浅、传播方式简单、传播范围狭小,影响力从何而来?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有组织、有活动、欠影响”。
三、关于对学校共青团几项重点工作的思考和认识
这里,我主要想就四方面重点工作谈谈思考和认识。
(一)实施学校共青团“红网”工程,创新思想引领方式方法
所谓“红网”工程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本质上就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贴近青年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及时调整学校共青团的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积极抢占工作新阵地和制高点,建设以互联网、手机为载体和手段的工作体系,实现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转型。
1.实施“红网”工程在当前形势下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也是完全可行的。网络是面向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主阵地,学校共青团必须、也完全有条件实施“红网”工程。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巨大。现在的学生几乎都生活在现实和虚拟的“双重世界”里,网络和手机越来越成为学生获取资讯的第一渠道、学习发展的得力帮手、交际聚集的重要途径、组织动员的有效方式、生活娱乐的主要工具、观念更新的强大推力。随着3G时代的快速到来,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会有井喷式增长,会对青年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善于在最贴近青年学生的地方开展工作,这个地方就是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的组织和工作不占领网络、手机空间,就自然会脱离青年学生;反过来也会有各种其他的组织和力量去利用网络、手机与我们争夺青年学生。实施“红网”工程的可行性,体现在学校共青团尤其是大学拥有相对优越的基础条件。从网络硬件条件、网络教育和应用普及程度、网络技术人才等各方面来看,学校及学校共青团都有显著优势。
2.学校共青团运用网络开展思想引领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阵地的定位、功能过于传统。虽然绝大多数学校和学校团委都有自己的网站,但是应该看到,多数学校团委的网站,主要是用于单向地对外发布工作介绍、活动报道或通知等,或仅仅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技术性手段,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不多。从技术上讲,这类网站基本是web1.0的水平,缺乏2.0的互动性,更跟不上即将实现的3.0水平,已经比较落后,青年学生不喜欢。二是团干部利用网络开展工作的意识不够。应该说,学校团干部大多数是青年,有青年的共性,都生活工作在网上,但是团干部使用网络也主要是看新闻、查资料、联系人,真正用于开展思想引领的不多,敢于、善于在青年学生聚集的网络空间进行思想引导的更少。三是尚未形成网上工作的合力。目前学校共青团运用网络开展工作处于一种随机、自主、分散的状态,就整个战线来说,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统一的行动,因此也就缺乏大的影响,在引导舆论、引领青年方面的作用发挥得还很不够。
3.实施“红网”工程的主要思路。实施“红网”工程不仅涉及到工作理念、工作内容的转变,更涉及到工作资源、工作队伍、工作机制的调整,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举措,这样才能形成合力、落到实处。我们初步考虑实施“红网”工程要“把握一个核心,明确三项任务,打造四支队伍,完善一个体系,实现三全目标”。
一个核心就是“红网”工程必须以开展思想引领工作为主要宗旨。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育人更是学校战线的核心目标。实施“红网”工程可以做的工作很多,组织动员学生、服务学生都是很重要的内容,但是必须强调最主要的任务是进行思想引领。目前我们做网上思想引领工作的领域、途径和学生思想受影响、产生并传播新思想的领域、途径没有对接,处于“空对空”的状态。因此,学校战线必须实现网上、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的整体转型,这样我们的思想引领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效果。
三项任务就是网上思想引领重点要完成舆情收集分析、引导社会观察、开展主题教育三方面任务。一是要做好舆情的收集、分析、引导工作,为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好阶段性的舆情研判、真正实现有针对性的思想引领打好基础。团干部要经常活跃在学生聚集的网站上,及时发现学生的舆论热点和主要看法,分析不良苗头。在有重大事件或突发情况时,要在了解学生网络行为习惯和遵循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的基础上,组织动员团学干部有针对性地策划实施集中的网络舆情引导行动,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和作用。二是正确引导学生的社会观察。通过在网上开设专栏、发动话题讨论等方式,对国家政策、党的理论、社会现象、热点事件进行解读,深入分析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旗帜鲜明地宣传我们的主张,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科学的观点和看法。三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把我们开展的行之有效的一些经典的主题教育活动根据网络的特殊要求和学生新的兴趣点进行策划包装,拿到网上去开展,打造共青团的网上活动阵地。
四支队伍就是要建立学校共青团开展网上思想引领的队伍体系。第一支是信息员队伍。开展思想引领,首先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便捷的渠道。我们要让学校战线的广大团干部、学生会干部成为骨干信息员,还要联系和团结一批校园论坛和社会主流网站论坛版主,为我们收集学生舆情信息。第二支是评论员队伍。思想引领关键是引领,就需要有一支发表引导言论、能够引导舆论的队伍。这支队伍可以主要由校团委老师、相关时政专家学者组成,针对社会和校园的热点话题进行科学解读,及时疏导学生情绪。尤其要培养和团结一批活跃的网络评论员,发挥好他们的影响力。第三支是策划员队伍。思想引领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投放,不仅要有大面积的精准投放,而且要能够引起真正的广泛关注,这就需要优质的策划营销,要实现陆昊同志强调的运用时尚的、艺术的、情感的元素开展工作。我们的干部要学习掌握这样的本领,也要发挥有特长的学生的作用,当然还要联系一些社会专业精英和专业机构。第四支是技术员队伍。我们需要一支懂技术的队伍为我们更好地运用网络开展工作提供支持、指导和帮助。尤其要帮助我们占领技术和应用的前沿,掌握工作主动权。
一个体系就是建立和完善“纵向分层、横向分工、全国联网、扁平高效”的组织体系。实施“红网”工程首先必须通过网络化手段把学校战线的团学干部按照网络工作的需要组织起来、编制起来。纵向分层,就是依托现有的团组织体系,完善以团中央学校部为中枢、省级团委学校部为骨干、学校团委为独立单元的从全国、省级、高校到院系、团学干部个人的纵向五级联系指挥体系,全国、省级、高校三级可根据需要设置专门的内设网络机构和专员。横向分工,就是按照舆情收集、信息分析、舆论引导、热点策划、技术支持、理论研究等不同职能,在校级以上建构横向分工协作的骨干队伍。全国联网,就是以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社区网站、手机为主要联络方式,把全国学校团学干部密切联系在一起,按照不同层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扁平高效,就是完善灵活的指挥运作机制,保证工作的高效率和针对性。
三全目标就是要实现全员、全程、全域地开展网上工作。全员,就是学校尤其是高校团干部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网上开展工作,都要具备在网上开展工作的技能。全程,就是从时间上要实现对网上动态24小时全程关注和了解,同时,我们网上的工作要实现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全覆盖。全域,就是从空间上我们的干部队伍要以各种网络身份到学生活跃、聚集的所有网络空间去开展工作,要走出校园,走进网络社会。
此外,在向网上进军的同时,我们也要在某些领域大胆进行战略收缩。学校团委作为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组织,要集中精力想大事,干大事,重点做好思想引领、基层组织建设这些根本性的事。可以把纯粹娱乐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等交给学生会、学生社团做,不要和他们争夺这方面的资源。
(二)继续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实现各项职能、保持自身活力的“生命力工程”。总书记要求共青团“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实现“两个全体青年”,本质上是针对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提出的。重视基层、加强基层建设是全团适应新形势的重大战略转变,不是权宜之计和短期行为,而是根本战略和恒久课题。共青团学校战线在全团具有基础性战略地位。发展团员、教育团员的主阵地在学校,多数学生在这里形成了对党和团组织的归属感。陆昊同志多次强调,学校共青团工作关系团的事业长远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虽然相对其他战线,学校战线的组织覆盖情况相对较好,干部素质相对较高,但也必须看到我们工作中的空白点依然较多,很多要求尚未落实到位,不能盲目乐观。下一步,我认为要从人、组织、工作的角度重点强调三方面问题:
1.强化团员意识。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大树必有其根。团员有没有团员意识是共青团组织普遍需要面对的基本课题。学校是加强团员意识教育最佳的场所和时期。从空间分布上看,绝大多数团员是在学校尤其是中学入的团,目前全团7800多万团员中有近5800万在大中学校。同时,共青团组织对个人直接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也主要在学校,对校园外、社会上的团员青年,共青团不容易直接对个人产生普遍影响力,更多的是通过工作载体、活动内容产生间接影响。从时间过程来看,在校学习期间恰恰是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逐渐形成定型的黄金阶段,可塑性强,此时的教育引导最容易事半功倍,而校园外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学校是开展团员意识教育的主课堂。团员意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社会意识三个方面。政治意识就是政治理想和信念,组织意识就是对团组织有认同和归属感,社会意识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加强团员意识教育重点在普通中学,但大学、中职等学校都有这样的需要和任务,这是普遍性的要求。我们要研究团员意识的具体外在体现和载体,比如统一而庄重的入团仪式、带团徽、唱团歌、参加组织生活和活动等等。我认为可以把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强化团员意识的新途径,“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应该成为团员的基本要求。如果所有的团员都注册成为志愿者,不仅志愿者的数量会大大增加,而且会在全社会树立起团员的整体鲜明形象,促进青年学生对团组织的认同,增强他们的团员意识。
2.明确基层职责。学校战线从组织覆盖上看总体上是好的,基层团支部是相对健全的。尽管这些年因为教育改革,传统班级团支部建制受到一定冲击,但是并不严重,社团建团、宿舍建团、实验室建团等新方式起到了“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作用。然而,有组织没活动或者有活动没影响却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要困境。究其原因,是由于在经济社会发展、校园环境和学生需求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一方面传统团支部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显得陈旧落后,不被学生喜欢;另一方面是面对班委会、学生社团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有形的工作,团支部的职能显得模糊甚至被边缘化。加强基层不仅要巩固基层组织,还要活跃基层工作,要把组织和活力有机联系,一体考虑。古人讲“小智治事,大智治人,睿智治法”。加强团支部建设,必须从明确团支部的职能这个根本入手。我们初步考虑给学校团支部明确四项基本职责:一是发展团员,收缴团费;二是推优入党;三是组织志愿服务;四是开展网上思想引导。出发点是要与班委会、学生社团有所区别,突出团的政治性、思想性。团中央要以基层试点工作为契机,着手研究制定类似《学校班级团支部工作条例》的规范性细则。各地各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细化,推出团支部工作、活动的必选规定动作和自选项目菜单。
3.突出工作重点。学校战线四大类学校的具体育人目标、学校条件各不相同,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中要遵循差异化原则,加强分类指导。重点是三类。第一类是普通中学。要以团员发展和团员意识教育为重点加强团支部建设,努力探索解决中学团组织活力问题和对广大中学生的影响和吸引问题。最近,团中央学校部已经组织动员全国2000多名大学生,利用寒假进行中学团建情况的专项访谈调查,总样本近2万个,要在充分调查基础上与教育部门尽快下发关于加强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意见。第二类是中等职业学校。目前中职在校生数量超过2000万,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相当,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阵地。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中职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陆昊同志提出的“必须的职业技能、良好的道德品格、适应未来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和理想信念”四层级目标为指导,找准工作切入点。特别是要以社会化技能培养作为增强中职共青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突破口。第三类是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从大的范畴讲,这也是两新组织团建的重要内容。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情况也参差不齐,但总体来看,要在育人根本目标的指导下,重点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和运作机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力争消灭团建空白点,在没有团组织的地方尽快建立起组织,扩大覆盖面;二是进一步规范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工作,加强基本制度建设,使之能够良性发展。
此外,还想强调的一点是高校团委一定要重视做好青年教师的工作。一个老师一堂课,一个观点一席话,往往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把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好了,就等于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工作队伍和力量。
(三)做好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2010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共约1000万。每年中职院校还有近500万毕业生。而据去年12月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0就业工作目标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0万,岗位供需缺口仍然非常大。因此,学校共青团必须把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学生的旗帜,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近年来,我们在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也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作了全面部署。这里,我想着重结合构建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深化促进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谈几点思考。
1.充分认识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就业创业教育在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经验和模式。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很多学校将就业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而非单纯地培养企业家或为其创造就业岗位。法国一些地区近年来开展了诸如“在中学里办企业”、“教中学生办企业”等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继续学业的同时,做好职业选择与就业工作的心理准备,培养他们创业的兴趣和能力。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就专门成立了校一级的创业教育高级管理小组,制定《就业能力框架》,安排专家为各个专业科目有针对性地加入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总体而言,在国内就业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就业难不是社会单方面的问题,现在有一大部分学生,怕苦畏难情绪严重,自立创业意识淡薄,择业就业观念陈旧。娇惯的独生子女,普遍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缺乏劳动意识,习惯于享受现成的生活,追求向往所谓高层次的工作岗位。在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部分学生情愿待在家里等待“好运气”,也不愿接受企业一线的操作岗位。此外,学校开设的某些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没有岗位经验,而学生也在抱怨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过于苛求。回想一下今日择业者的成长历程以及所接受的教育,就不难得出结论:这些孩子所受的教育科目不少,但就是缺乏就业创业教育。因此,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是共青团组织大有可为的领域,甚至可以认为是学校共青团工作新的重要生长点。学校共青团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就不仅仅是提供就业岗位这样简单,我们必须把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作为工作战略布局的基准。
2.正确理解就业创业教育的内涵。就业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或观念引导,它有全面科学的内涵。有专家认为,就业创业基本素质是广义的,它包括意识、心理品质、能力和知识结构四部分内容。还有专家认为,目前正在全球兴起的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使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以便能在社会生活中随机应变地进行创业活动。概括起来,就业创业教育,其本质特征是实践教育,主要内容是观念引导、技能培养,基本方法是实现学校第二课堂与社会的有效对接,是一种专业化、系统化、社会化的开放的素质教育形式。
3.紧紧围绕建立就业创业教育体系设计工作项目。就业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的大概念,具体到学校战线的工作来讲,首先要突出实践教育这个本质特征。就业创业本身是一个实践的活动和过程,不是书本学习、理论学习和在课堂里就可以完成的,而必须是在实践中具体操作、实施中进行。因此,在就业创业教育中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结合引导就业创业观念、培养就业创业技能这两个主要内容开展工作。引导就业创业观念就是要通过举办“创业者风采报告团”、中职毕业生千场报告会等方式,以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行行出状元、勇于到基层就业创业等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开设一定的专业辅导课程、举办辅导讲座、建立辅导教师团等途径,帮助学生对自身的素质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规划,从而能够使他们的学习发展更有针对性,形成正向积累。培养就业创业技能就是要做好素质拓展计划、社会实践、挑战杯竞赛、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等品牌工作,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适应职业需要的专业能力和社会化技能。最后,要做好与社会的有效衔接:一是要了解社会需求,多与用人单位沟通,按照需求培养我们的学生,明确教育方向;二是要在培养资金、见习基地、业务指导等方面广泛争取社会上的支持,拓展就业创业的渠道和资源,为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基地建设是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重要工作和重点项目,也符合普遍性原则,抓住了青年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党政目前工作的空挡。2009年高校基地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奠定了很好基础。未来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着力提高见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优化对接和管理,解决建好、用好的问题;二是按照市场化原则,尊重企业合理利益诉求,保证基地建设的普遍性和持久性;三是服务重点群体,把基地的效益发挥在最关键、最需要的地方。
(四)加强学校战线团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要始终加强学习。学习问题要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共青团也必须建设学习型团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就是团干部都要有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习对于学校团干部来说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因为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和环境,对学校团干部来讲,学习既是熏陶也是要求。我们学校战线的团干部总体上是热爱学习的。但是也必须指出,目前在学校尤其是高校团干部中普遍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忽视自己所学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即虽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研究,但对于跨学科、跨领域、跨文理的知识了解不够。二是有功利主义的学习倾向,即重视涉及自己专业的学历教育,而忽视与共青团工作紧密联系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研究,对政治工作、群众工作所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不够。陆昊同志一再强调高校团干部要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不学习、不研究怎么行?不仅要研究,而且要有深度研究能力,浅了还不行,要敢于、善于触及一些根本问题。我们常说要提高影响力,影响力靠什么?一靠思想力,二靠执行力。共青团吸引凝聚青年的五条原则中第一条就是靠先进的思想。我们要善于把不同战线团干部的发展路径、发展方向研究清楚,对团干部进行必要的训练和锻炼。客观地看,高校团委书记真正成为专业业务骨干的比例并不高,这需要我们思考自己成长的现实路径,以什么作为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总体来说,希望大家加强学习,按照党中央“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二是要深入社会生活。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经济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学校与社会的分界不像以往那样分明。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同样,校园即社会,社会即校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学校共青团干部要做好工作、促进发展并为未来在其他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打好基础,不了解、不熟悉社会生活是不行的。相比于80年代、90年代的高校团委书记,现在的团委书记普遍年纪轻、学历高,这是优势,但这只能说明大家有很好的培养潜质、有发展后劲,并不一定代表能力强。很多团委书记是所谓家门、校门、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基本素质很好,但缺乏基层锻炼,确实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更谈不上驾驭复杂社会矛盾。在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的实践锻炼中,有的大学学生会主席在农村见到猪很惊奇,第一次知道花生是土里拔出来的。我们的团干部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共青团本质上是做群众工作的,群众工作本领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就是熟悉社会生活,了解并掌握社会基本运作机制和原理。如果和别人说不到一起、想不到一起、做不到一起,怎么可能做好别人的思想引导工作呢?怎么能带领别人去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呢?前面我们讲,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的是一大批熟悉中国国情、具备世界眼光的优秀人才,熟悉国情就一定要深入社会生活。达到这样的目的,一要从书本上学习,二要在社会生活中观察,三要到基层实践中锻炼。将来团中央也要考虑为高校团干部深入基层、挂职锻炼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希望大家也要有这样的紧迫感和强烈愿望。
三是要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学习、深入生活,最终是要提高素质和能力。学校团干部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我认为可以概括为做好学生的“三导”:一是思想的引导者,二是就业的指导者,三是心理的辅导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做思想引导者,大家都有共识,这也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现在的关键是要找准学生的思想关键点,找到贴近学生的有效路径、载体和方法。各个学校都有很多很好的实践,基层试点课题中也有相关部署,下一步要着重总结出普遍性的、规律性的经验。实施“红网”工程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探索,各级学校战线团干部都要以此为契机提高自己的思想引导能力。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工作在学校都有专门的部门在抓,有些团干部可能会认为我们没必要再开展这些工作。其实,共青团恰恰是服务于党政中心工作的,党政在重点抓的事,我们如果不抓怎么谈得上服务中心工作呢?只不过是要找准切入点,不要与党政有关部门抢占阵地和资源,我们更多的是要发挥优势做好协助、补充。就业指导,我们主要是以就业创业教育为主,以实践性的、与社会衔接的第二课堂培养为主,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要抓的是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工作,完全可以互补。目前,我们的干部主要是提高做好就业创业教育的能力。心理辅导更是这样,学校的专业机构更多的是针对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或治疗。但是我们的优势在于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在于日常过程中的动态辅导。当然,心理辅导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我们的干部学习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近年来,我们也一直通过举办心理咨询培训班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干部自身也要在平时加强自学。
2010年,学校共青团的工作内容很多,也都很重要,比如学联25大召开、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挑战杯系列赛事、维护校园稳定等等。此外,今年还将举办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都是世界关注、全国人民热切盼望的大事,共青团组织要做好相关的配合服务工作,同时更要把它们作为引导学生的重要契机和生动案例。总之,希望大家统筹安排好、把握好工作布局、重点和节奏,把各项任务都落实好,努力开创学校共青团事业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