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过去这十年,也是betway官方app 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十年,师大走过的峥嵘岁月和不平凡历程,成为实干拼闯、攻坚克难,全方位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注脚。
为展示师大踔厉奋发的精神面貌和十年办学成就,校园网主页推出“师大这十年”栏目,回顾十年来学校各项工作发展成就,坚定未来发展信心,凝聚继续前进的磅礴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党的十八大以来,图书与档案工作与新时代同行、与学校发展战略同向、与行业发展同步,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围绕“读者第一、服务育人、走进教学、融入科研”和“守护校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师生”的办馆宗旨,积极推动学术振兴、努力提升教育职能、精准提供信息保障、广泛传播书香文化,在文献资源建设、管理服务水平、图情学术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书香校园营造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迈向资源集成化、服务纵深化、科研应用化、队伍专业化、活动品牌化的新征程。
凸显内涵注重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持续优化
十年间,馆藏文献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馆藏纸质图书已达309万册,电子图书900万册,数据库112个,形成宏大丰富、学科齐全、珍品荟萃的馆藏体系,构建起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相结合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为确保我校资源建设保持在河南高校第一方阵地位,学校投入文献资源购置经费逐年攀升,十年累计13108万元,为我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信息保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十年间,坚持“服务立馆”的办馆理念,以真挚的情怀、专业的素养,不断追求读者服务的精湛与卓越。图书馆每周开馆时间长达105小时,每日24小时无间断提供网络在线服务。除了提供图书借阅基础服务外,还开展数字阅览、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学科服务、读者培训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成立“新乡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为政府编修史志、民间撰写家谱提供重要史料,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社会的有益尝试。初步开展我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编制完成《2009-2019年betway官方app 社会科学学科定量分析》,有力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积极开展图书馆协同教育,举办“研究生科研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讲座、“数字资源宣传进学院”专题培训,有效提升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释放数字图书馆多年建设效能,开辟数字资源校外访问新路,全力构建“书香战疫”服务机制。
强化引领拓展功能,智慧图书馆建设稳步推进
十年间,积极推进智慧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依次引进电子门禁系统、电子读报系统、瀑布流数读系统、古籍保护恒温恒湿系统、自助借还系统、智能盘点系统、图书杀菌系统、官方微信引航系统、电子屏展示系统;设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数字文献阅览厅、特色文献展览厅、读者休闲阅览区等,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数字信息泛在的便捷和智慧图书馆的无穷魅力和美好前景。
立德树人创新驱动,图书馆文化建设奋发有为
十年间,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长期致力书香校园建设,努力构筑立德树人育人高地。2017年创立“牧野存经典,卫水流书香”读书月活动品牌,在弘扬师大学风、传承华夏文明、塑造学人精魄、砥砺青年成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化育作用,多年蝉联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全民阅读先进单位”。长期践行“低碳校园”与“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持续开展毕业生赠书回馈与“你选书我买单”名社书展活动,将绿色环保、开放共享的理念注入师大学子的精神血脉。激发学生社团“读者协会”的组织活力,举办搜书大赛、阅读马拉松、光影读书、诗词大会等读书活动,以常态化、多元化的读书活动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持续深化新乡地方文献特色品牌建设,积极助力地方社会全民阅读繁荣发展,连续举办“新乡地方文献月展”“金石传拓技艺传习”“手抄新乡地方文献50天”等阅读推广活动,先后荣获“河南省社科普及基地”“新乡市社科普及基地”称号。编制馆刊《读书界》,成立“师图文创工作室”,在图书馆文化宣传与文创设计方面发挥作用。
注重特色深入挖掘,古籍特藏建设成效显著
十年间,积极参与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全面开展新乡地方特色文献搜集整理,逐步建成具有恒温恒湿功能的古籍保护室,为古籍特藏文献的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打下坚实基础。珍藏有《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等清代原版古籍文献4327册,《万有文库》《民国集萃》《中华再造善本》“四库系列”“故宫藏画”等珍贵影印古籍文献近6万种,新乡地方史志、家谱、基层档案、本土作家作品、碑刻拓片等新乡地方特色文献14000余册(件)。图书馆还秉承“搜集地方文献,服务教学科研;保存新乡记忆,助力地方发展”的理念,全力推进新乡地方文献特色馆藏建设,在平原省文献、新乡地方史志、新乡家谱、新乡农村基层档案和新乡籍作家作品等方面具有一定规模,初步形成新乡地方文献特色馆藏体系。2018年1月31日,新乡地方文献收藏研究会在我馆成立,进一步推进了新乡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新乡地方文化研究和新乡文化高地建设。
积极探索统筹规划,学术兴馆建设硕果累累
十年间,秉承“学术兴馆”的优良传统,特别注重学术交流与研究。2013年,图书馆创立校级特色研究基地,培养出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馆员队伍,在图书馆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先后承办“第三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全国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学术研讨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邀请谢灼华、王波、程焕文、柯平等图书馆学著名专家来馆指导讲学,营造开放式的学术交流环境。2016年以来,图书馆共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项,在SSCI、CSSCI、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4部。2014-2019年间,图书馆推出学术出版服务,在馆内设立中州古籍出版社新乡分社,在《河南科技学院学报》开辟“新乡地方文化研究”“图书馆史研究”两个专栏,有效推动师大学术交流,这在全国高校图书馆尚属先例。2021年,图书馆成功获批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省图书馆事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成为目前我省高校图书馆唯一拥有省级科研平台的图书馆。在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促进会发布的“2021图书馆学术能力排名”中,河南师大图书馆学术能力在全国高校图书馆排名第71位,在河南省高校列居第1位,充分显示师大图书馆较强的学术竞争力。同年,师大图书馆厚积薄发、匠心筑梦,获批图情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给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崭新契机。
不辱使命锐意进取,档案数字化建设不断增强
十年间,档案工作坚持管理精细化、利用网络化、服务人本化,持续运用“135“工作方法检验服务成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服务,使广大师生校友拥有充足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积极探索发档新思路,确保毕业生档案移交工作程序规范、流程简化、推进合理。持续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逐步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和档案信息网络化。2010年11月,加装信息设备与档案管理软件,实现学生档案数字化查询服务;2017年6月,启动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项目,为档案信息共享奠定良好基础;2022年8月,论证档案馆智能环境安全管理项目,有望将我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档案馆多次荣获“河南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一级单位”“河南省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省级先进单位”“河南省档案局年度文件材料归档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多次受到河南省档案学会的表彰。
非凡十年,革故鼎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师大图书与档案事业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殷切关怀与正确领导下,秉承“服务立馆、学术兴馆”的管理理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团结合作、真抓实干,在文献资源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智慧图书馆建设、书香校园营建、特色馆藏建设、档案数字化建设、图情学科建设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扬帆再启航,奋进新征程。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应抢抓机遇、锐意创新,坚持发展方式集约化、服务成果品质化、管理过程精细化、努力推进我校图档事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与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郑爽孙伟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