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位与目标
学科定位:立足河南,突出特色,开展水体污染与生态修复,农作物高产稳产、动物行为和生理生态和生态毒理学方向,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
学科目标:学科整体在省内达到领先水平,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努力实现生态学一级博士点突破,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二、优势与特色
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一批科研项目,2012年-2015年到账的各类科研经费(含市、厅级项目)350余万元,其中横向经费180余万元;,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省级优秀论文一等奖多项,在SCI源期刊发表论文40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1项获得应用)。同时,本专业具有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精干高效的学术队伍,共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有30人,35 岁以下占比55%,思想活跃,发展后劲大。经过长期发展积淀,形成了4个研究方向:
污染与恢复生态方向:侧重于水体污染与净化机理和工艺方面的研究。理论上着重对水生植物的净化污染特性、污染胁迫的生理生化过程开展系统研究,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等专著,为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上参与了包括北京奥林匹克公园5 万平米人工湿地的设计、以及杭州西湖湖西水生植物重建等多项生态工程的设计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作物生态方向:侧重于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与肥水一体化优化管理技术体系研究,在小麦(超)高产生理生态、品质生态、健康管理、水肥高效调控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建立了小麦(超)高产、优质生产技术体系与水肥一体化优化其管理体系,在河南省进行大面积示范应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还开展了循环农业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以实现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循环、高效、生态、安全”为目的,根据中原经济区“节能减投、集约生产、循环高效、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重点开展中原经济区在农田碳、氮、水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种植业和养殖业废弃物的处理和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动物生态方向:主要研究动物的行为生态和生活史特征,探讨其生态适应性;分析不同物种各地理种群分布格局、形态差别、遗传变异、起源扩散和物种形成机制,探讨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手段,探讨动物系统演化和资源保护。
生态毒理学方向:研究了微囊藻毒素对动物肝细胞毒性及其分子机理,是国内最早系统地开展微囊藻毒素毒理学研究。研究结果在国际毒理学权威杂志Toxicon上发表,目前引用151次。国际上最早报道微囊藻毒素的生殖毒性,为受该毒素暴露人群的生殖健康提供了防护预警。另外,探讨了microRNA对微囊藻毒素肝毒性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其解毒酶的调控和分子机制。初步建成了河南省水体蓝藻及食用蓝藻藻种资源库,为食用蓝藻的开发利用和有害蓝藻水华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撑;国内首次、国外率先开展了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生态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研究;杀虫剂和除草剂的生态毒理学研究,重点研究了毒死蜱、百草枯和草甘膦对水生动物毒性以及细胞毒性机理,探讨了杀虫剂和除草剂的环境风险和健康的安全防护。
三、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生态学方面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素质上要求学生要了解生态学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基本态势、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生态学的室内和野外实验技能,具有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品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在研究工作中保证实验数据真实,理论依据充分,推理逻辑缜密,尊重并合理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具备严谨的科
学精神、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具有独立的获取生态学及相关领域知识、进行生态学领域某一科学问题的调查和实验、并能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具体包括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调查方法和实验技术,了解相关技术的原理、研究中使用的必要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研究中应注意的事项;对调查、观测和实验方法中的质量控制有良好的理解,在研究方案中设置有效的对照与重复,对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处理;并对所获调查、观测
和实验结果及其意义进行合理分析与适当评价。初步掌握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能够将实验结果整理分析,撰写出论文发表在国内中文核心以上层次的期刊上。具备生态学专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技术研发以及咨询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四、学科方向设置
本硕士点设置了污染与恢复生态、作物生态、动物生态和生态毒理学四个培养方向,要求学生了解自己培养方向发展历史和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具有较好的专业中英文检索和阅读能力,并对国内外研究者的最新研究动态有较全面的了解,能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具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对专业方向的仪器、实验方法熟练掌握,基本具备独立选题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五、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一直以国家需求为导向,马剑敏教授先后参加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水污染控制重大科技专项,参与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5万平米人工湿地的设计工作,李春喜教授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专家,是国家科技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陈晓虹教授参与国家动物区系调查,在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的审查、建设等方面是知名专家,李效宇教授是betway官方app 特聘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微囊藻毒素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在藻毒素及离子液体毒理方面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并于2015年招收了1名来自印度的博士后。本专业建立了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研究基地,主办了全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等等多次学术会议,并与国内多个高校、中科院研究所及韩国仁济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