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分布
(一)毕业生总体规模
2018届毕业生共计8520人,其中本科生7371人(含结业3人)、硕士研究生1124人(含结业1人),博士研究生22人(含结业2人);生源地涵盖28个省(市、自治区),分布于23个学院,138个专业。
(二)毕业生的总体结构
2018届毕业生中,非师范生占62.34%,普通师范生占37.66%。
从政治面貌看,2018届毕业生政治面貌分布为中共党员8.90%,中共预备党员4.06%,共青团员85.47%,民主党派0.02%,群众1.55%。
从性别结构看,2018届毕业生性别分布为男生25.32%,女生74.68%。
从民族分布看,2018届毕业生民族分布于17个民族,以汉族居多,比例达到96.74%。少数民族人数前五名为:回族占比2.07%,蒙古族占比0.31%,维吾尔族占比0.31%,满族占比0.16%,土家族占比0.13%(详细数据见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从生源地结构来看,2018届毕业生来源于28个省(市、自治区),以河南省居多(共7729人),比例达到90.72%;省外生源共791人,占比9.28%。外省生源人数前五的省份为:山东省78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8人、山西省50人、安徽省44人、河北省40人。河南省内生源中,人数排在前五位的是新乡市803人、南阳市680人、驻马店市677人、郑州市665人、周口市631人(详细数据见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二、就业率
截至12月27日,201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1.62%,其中本科生就业率91.25%,升学率27.10%,出国出境率0.95%;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3.86%,升学率9.9%,出国出境率0.89%;博士研究生就业率100%。
在参与调查2018届2280名毕业生中,共有2105人就业,调查就业率为92.32%;175人待就业,比例为7.68%。
三、毕业生去向及就业流向
对2018届毕业生去向进行调查,比例前三位为:升学比例37.41%,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24.39%,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比例20.04%。自主创业比例偏低,仅为0.48%。
对2018届毕业生未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未就业比例前三位为:拟升学60.57%、拟参加公招考试18.29%、求职中12.00%。
(一)就业地区分布
调查2018届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在河南省,占比为74.32%,省外就业占比为25.68%。省外就业人数前五的省市有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
调查2018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前三位的分别是教育57.0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21%,金融业4.34%。
调查2018届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排在前三位的是教学人员52.75%,其他人员11.73%,工程技术人员5.99%。
2018届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中初教育单位38.47%,民营企业26.33%,其他企业7.38%,高等教育单位6.64%,其他5.99%,国有企业5.25%,其他事业单位4.27%。
2018届毕业生就业已落实的企业规模(过去五年)分布在小微企业43.47%、中型企业26.12%、其他大型企业14.49%。
四、就业质量分析
(一)薪酬水平
对2018届毕业生的月薪酬情况进行调查,月薪酬在3000元占的比例最大,为18.38%;其次是月薪酬2500元和2000元,占比都为15.91%;再次是月薪酬3500元,占比为12.96%。毕业生平均薪酬为3673.09元/月。
2018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与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的专业相关度(含很相关、比较相关)超过一半,达到66.76%,情况较好。
对2018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对现状总的满意度(含很满意、满意)达到91.45%,说明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较高。
五、国内升学
对2018届毕业生升学单位类别进行调查,“双一流”建设高校比例最高,达到59.79%;其次是其他一本院校,占比为24.97%;再次是二本院校,占比为11.02%。
对2018届毕业生选择升学的原因进行调查,提升学历比例最高,达到40.05%;其次是提升综合能力,比例为30.56%;再次是对专业感兴趣、深入学习,比例为22.13%。
六、出国出境
(一)选择出国出境原因
对2018届毕业生选择出国、出境原因调查,表明: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语言能力和外语水平比例最高,达到40.91%;其次是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更多的锻炼机会比例为31.82%;再次是更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更好的教育条件,比例为18.18%。
(二)选择出国出境的国家或地区
对2018届毕业生选择出国、出境的国家或地区进行调查:英国、日本、其他发达国家比例最高,达到18.18%;其次是韩国,比例为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