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马从辉 《经济日报》11月22日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是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一定要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要求,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城乡居民收入的普遍增加。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要根据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要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变化,协调发展三次产业,使之形成有利于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的产业结构。要高度重视第一产业的生产,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要加快、加强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步伐和力度,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建设,全面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要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尤其要提高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大力加快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的一个关键。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要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
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要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是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的一个基础性条件。
“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5年来,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培养结构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时期,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注重借鉴国际经验,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两大重点,把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作为两大保障,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促进教育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进一步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注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前教育要以扩大资源为重点,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义务教育要以推进均衡发展为突破口,有效缓解择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老大难问题;职业教育要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关键,有效解决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毕业生就业创业等问题;高等教育要以质量为核心,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3大功能,走有特色、高水平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健全的社会保障是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的一个重要保证。社会保障,通常被称为社会的
“安全网”,是收入分配的重要环节,也是政府发挥再分配职能的重要途径,具有收入分配“调节器”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在城镇,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正在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改革正在加快推进。“十二五”时期,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要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跨省域可接续。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要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要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要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要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
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还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要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此外,还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
收入差距扩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