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岳杰勇 《人民日报》8月20日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文化工作,需要注重探索和把握思想文化工作规律。
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强调传承,但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过去;强调创新,但并不是割断历史、构建空中楼阁,而是把传承与创新统一起来,在分析中扬弃、在选择中继承、在创新中超越。坚持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须把握好两个重点:一是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从国外传入很多思想理论,但大多昙花一现,唯有马克思主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认同,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创新成果。二是坚持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充分汲取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同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物质决定精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工作的效果脱离不了社会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如果我们的教育引导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较大落差,那么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思想文化工作只有坚持理论性与现实性相统一,既通过
“务虚”引导人民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又通过“务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现实问题,才能具有生命力、影响力和说服力,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社会整体的一元价值主导与社会成员的多元价值取向应该是兼容并存的。社会发展离不开多样性,多样性使社会充满活力和张力。但一个国家和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主导价值体系,就会陷入迷茫和混乱,就无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实践中,主导意识形态的创新因子往往是在与多样的社会思想意识的比较和竞争中不断生成和升华的,多样性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应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试图用一种格局、一种模式去要求一切具体的思想意识,搞
“一刀切”;二是放松对所谓“意识形态地位等值论”、“意识形态淡化论”等论调的警惕,任凭低级、错误、庸俗、落后的思想文化发展膨胀。
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尤其需要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应坚持思想文化工作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结合的原则,批判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思想文化,建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的思想文化,从而引导思想潮流、强化共同理想、构筑时代精神。在思想文化工作中坚持批判性的原则,应注意把握两个重点:一是根据
“发展先进性、支持健康性、改造落后性、抵制腐朽性”的要求,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进行批判,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二是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自我批判,以实现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坚持开展批判和自我批判,可以使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彰显开放性、创新性和竞争性,更加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一种思想文化能否有效发挥功能和作用,得到人民群众的接受和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对不断变化、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进行前瞻性的阐释和适应性的解读,是否代表和体现了历史的前进方向。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文化的先进性,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我们党新时期保持思想文化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加强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在坚持先进性的前提下注意区分层次、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对象和群体,提出不同层次的思想道德要求,充分体现广泛性。当前,尤其应重视加强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而对于大多数普通群众来说,则应立足于其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有的放矢、区别对待,重点开展思想道德规范教育以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