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下午,由共青团betway官方app 委员会主办,共青团文学院委员会承办的第165期人文讲坛之“何谓美的人生?”在东校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平台举行。北京大学教授时胜勋应邀担任此次论坛的主讲人。文学院团委书记、2016级辅导员王秀杰与来自不同专业各个年级的学生代表共同聆听了讲座。
讲座中,时胜勋围绕“美的人生的概念”、“美的人生的纯粹状态”、“美的人生的始源基地”、“人生的艺术化”四个方面深刻阐释了“美的人生”这一主题。时胜勋通过介绍古人对人生的看法提及人生的三层定义:即人面对从生到死这一生理、心理、精神过程的态度——人生观。他借助中外名人对美的思考,从善良、理性、形而上等角度分析了何谓美。随后,时胜勋在讲解中通过介绍孔子、颜回、庄子、高竟等人的“人生之美”向在场师生展示了什么是“美的人生的纯粹状态”。时胜勋认为,童心赤子、少年精神、青春之歌是“美的人生之始源地基”,青年学生应该用一颗童心、少年精神和青春态度来看待世界。时胜勋还从体悟、观天、从容、吃茶去、宁做我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人生的艺术化”概念。他通过节选自朱自清《匆匆》的一段话提醒同学们珍惜感恩大学时光,享受人生的一切馈赠。最后,时胜勋总结道:“美的人生是人用精神的人生提升现实与红尘的人生境界,人可以“出淤泥而不染”通过艺术人生的实践化,度过美好充实的一生。”讲座结束后,他与现场观众积极互动交流,对师生们的提问做出了详细解答。
时胜勋,河南郑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等。近年来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艺术理论等研究,2012——2013年受中组部和北京大学委派担任西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著有《中国艺术话语》、《中国文论身份研究》等5部,在《清华大学学报》、《学术周刊》等发表篇论文50多篇,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当代艺术话语范式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等。
(文学院张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