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复旦大学郑土有教授应邀在崇文楼一楼报告厅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的困境与可能途径”的讲座。学院部分教师及百余名学生参与学习此次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李占伟主持。
郑土有以民间文学的发展引入,讲述了民间文学在精神、文学、文化三部分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他指出,民间文学因作品内容与现代生活脱节、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传统“传承场”消失及传承后继人缺乏四个原因而陷入了濒危的状态,难以传承下去。同样,传统文化如何更好的进行现代转化也是中国民间文学非遗保护所面临的困境。郑土有提出,针对这一困境可实施的途径有三条,一是民间文学文字化、电子化;二是传承方式活态化;三是现存资源活化利用。
讲座结束后,李占伟对郑土有的学术分享表示感谢。他表示,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是文化传承之实践,对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学院学子应提高非遗传承热情,将传承与创新相融合,为社会留下历史的见证。
专家简介:
郑土有,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书院教育实践基地(青浦)负责人,青浦-复旦江南文化研究院“江南非遗保护与利用工作室”负责人。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成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民间文学、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代表著作有《中国城隍信仰》《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中国农民画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沉思录》等。